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歐陽宸認為,普惠金融也是金融,必須實施準入管理,必須要有規制的約束。這次對現金貸的整頓,按照“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讓互聯網金融業務回歸金融屬性和金融監管,讓金融從業者恪守道德和風險底線,從而確保全社會金融信用體系的健康運行。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經滿月,“現金貸”業務在全國范圍內正面臨“寒冬”。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全行業成交量為2248.09億,環比下降1.33%,借款人數則銳減8.55%。
由于平臺暫停放款或者暫停借款展期,一些靠“拆東墻補西壁”的借款用戶頓時就暴露了其多頭借貸的軟肋,早在現金貸整頓滿月之前,從2017年12月上旬開始,“現金貸”平臺陸續出現大規模逾期。
此前,現金貸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一些機構利用監管漏洞,業務逐漸變成了高利貸、暴力催收、盜竊個人信息、監管套利等喪失底線的非法經營活動。有媒體統計了市面上78家比較知名的現金貸平臺,平均利率是158%,最高可達598%。如此之高的借貸利率,干正常營生是很難償還的,除非是在借的時候就沒想著還款,或者只有非法暴利收入才能支付如此高額的資金利息。這也是近年來校園貸“裸條”事件層出不窮,暴力催收案件屢屢發生的重要誘因。于是人們發現,被認為具有普惠金融特性的現金貸其實并不實惠,也遠遠脫離了金融創新的范疇,反而成了“高利貸”的代名詞。
這次對現金貸的整頓,按照“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從糾偏網絡小貸、規范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行為、完善P2P現金貸業務、打擊取締非持牌放貸機構、降低高息費、打擊不當催收、嚴禁多頭借貸和以貸養貸及高杠桿、加強客戶信息保護等方面來規范,同時,鼓勵有獎舉報,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確保信息的對稱性,避免多頭舉債和防止給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員大量放貸,讓互聯網金融業務回歸金融屬性和金融監管,讓金融從業者恪守道德和風險底線,從而確保全社會金融信用體系的健康運行。
需要強調的是,普惠金融也是金融,必須實施準入管理,必須要有規制的約束。面向長尾人群的金融服務更應當是負責任的金融。要堅持問題導向,對于現金貸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機構糾偏和行為糾偏應該并重,疏堵結合、綜合施策。要加強監管協調,在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框架下,由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統籌部署各地金融辦等組織整頓現金貸業務,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央地聯動和部門協同。下一步相關監管部門應對網絡小貸公司市場準入進行評估,制定相關規則,適時修訂10年前制定的小貸公司監管規則。同時,推動包括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在內的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強化和落實監管責任,完善監管規則。
(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投融資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金融創新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歐陽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整頓規范“現金貸”刻不容緩
整頓現金貸,互聯網金融須避免“亡羊補牢”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