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是1978年以來我國的基本國策。現階段,開放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提出來,“新”在何處?針對的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義?弄清楚這些問題,是深入落實開放發展新理念、推動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大業不可或缺的認識論前提。
開放發展的新起點與新階段
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世界與中國發展過程中的“變”與“不變”,近些年表現得越發清晰。“不變”,是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事實沒有變。“變”,是指國際格局中國家實力對比發生了比較大的新變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階段性任務發生了新變化。“變”與“不變”交互作用,把中國的開放發展置于新的起點上,推進到新的階段。
在國際層面,中國的開放發展正處在新起點上。從2007年起,世界經濟便陷入動蕩之中。與此同時,中國從2010年開始,GDP總量居于全球第二,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方面起著舉足輕重作用。這種情況,使中國的對外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變局。中國發展快,遠遠超出了發達國家的心理預期。基于國家利益的競爭,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采取各種保護主義舉措。按照馬克思的理論,生產力在全球范圍內配置,是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順從這種要求,以更加積極的精神狀態投身到生產力的全球配置中去,引領中國和世界發展,成為處在新起點上的中國開放發展的重要目標。
在國內層面,中國的經濟社會轉型進入了新的階段。2007年以后,伴隨著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低迷和中國發展中積累的問題,建立在低成本勞動力和西方國家大量有效需求基礎上的出口優勢消失,粗放式發展模式走到了頭,中國經濟迎來了“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與“動力轉換節點”,需要向高科技含量、低資源消耗、注重生態、注重內部消費的發展方式轉型。
開放發展的本質,在于通過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充分提升我們的資源利用能力、學習能力,實現國際國內聯動發展。一定要看到,國際國內聯動,不只體現在經濟層面,也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層面的聯動,后者主要體現在對群眾心理影響和行為示范上。這也是開放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特征。政治社會文化層面的內外聯動,因互聯網社會和信息傳遞的即時化、便利化,而被有形無形地放大。國際國內聯動,對黨和政府的學習能力,對體制機制的創新,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這幾年常說的以開放倒逼改革,就是化壓力為動力的鮮明體現。
作為一種發展理念,開放發展主要是一種政策導向型理念。欲使開放發展新理念更深得人心,并真正落實在實踐中,還需要更高層次的理念來支撐。所謂的更高層次的理念,即從世界歷史和人類命運的高度,向世人展示中國人的世界觀,為中國在國際范圍內的行動和角色,提供更具說服力的道義依據。這些更高層次的理念,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反復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理念等等。開放發展理念之所以“新”,很大原因是有了這些新的更高層次的理念的牢固支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開放發展的牢固根基
大規模的世界貿易與國際分工,持續不斷的教育、旅游等人文交往,推動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的形成。氣候、環境、疾病與恐怖極端勢力等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攜手合作才能解決。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或利益共同體的根本原因。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第七個“不忘初心”即和平發展,全面而深刻地闡述了中國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第一,強調要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中國主張各國人民同心協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第二,強調中國是合作共贏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消除相關國家對中國快速崛起的猜忌。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第三,強調中國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一方面,“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另一方面,“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
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抓住了保證對外發展順利推進的關鍵。須知,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仍在世界上存在,特別是作為守成大國的美國在處理與扮演著挑戰者的中國的關系之時。但是,這決不是中國國內某些社會思潮偏執冷戰思維的理由。這些思潮的危害之處,是將冷戰思維出口轉內銷,動不動就煽動民族主義或民粹情緒,進而對黨和政府的決策施加輿論壓力,而枉顧復雜的國際局勢與國家之間的利益競爭與合作。中國共產黨明確宣布中國不搞冷戰思維,既是對國內外固守冷戰思維者的當頭棒喝,也在世界上樹立了良好的道義形象,為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方案”奠定了更為堅實的道義基礎。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理念是開放發展的直接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長遠發展的歷史和現實高度,就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內容豐富、道理深刻的思想觀點,為新起點、新階段上的中國開放發展提供了直接依據。
從理論上講,人類文明有著多樣、平等、包容等特點。首先,“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其次,“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既然如此,“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從具體的文明形態來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國主張‘和而不同’,而歐盟強調‘多元一體’。中歐要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具體到每一種文明的探索、發展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比較、肯定了中法以及中歐各自的探索。他指出,“進入近現代,兩國(中國和法國——引者注)都經歷了民族苦難、戰火洗禮和對發展模式的艱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是法國的資本主義道路,都是符合各自國情的道路選擇。他還指出,“中國和歐盟都在經歷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進程,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尊重雙方的改革道路,借鑒雙方的改革經驗,以自身改革帶動世界發展進步”。在這里,有“發展模式”“發展道路”和“改革道路”的差異,有以“茶”和“酒”隱喻的“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差異并不必然意味著對立,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應該導致對立。
中華文明本身,就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具說服力的典型。“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有沖突、矛盾、疑惑、拒絕,但更多是學習、消化、融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胸懷寬廣、視野恢弘的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是中國進一步開放發展的理念和行動指南。中華文明要想在世界上復興光大,除了根據時代要求推進創造性轉換外,還需要以開放的胸懷吸納人類其他文明特別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積極成果。
客觀正確看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在當今世界,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而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這就是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人類”,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人類”。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人們之間形成的共同體。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的開放發展,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的開放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正確理解和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廣闊的視角。
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繼承、發展的一面。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主要在于發現、強化資本主義社會自身所孕育的新社會因素。這些新的社會因素,既是對資本主義弊端的不斷克服,也是社會主義得以生成、發展壯大的基因。由于受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影響過深,中國國內的極少數人,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頑守僵化、過時的意識形態教條不放,片面地夸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在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大國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正在極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時,片面地夸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既不符合實際,更不符合中國利益。
主張命運和利益共同體,倡導文明交融,倡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揚棄關系,并不是忽略國家之間因國家利益分歧、沖突而存在的競爭和斗爭,也不是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作為意識形態就沒有對立的一面。這里的關鍵,是對內對外都要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反對將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制度之間的揚棄關系片面對立起來,積極推動對外開放、學習借鑒,更好地維護好國家利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
中國共產黨正領導著中國人民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大道上。社會主義,本來就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追求的更為完善的文明形態。開放發展,博采眾長,是在世界范圍內促成社會主義因素不斷增多、增強的根本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通過進一步開放發展共贏,將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進步理念,在世界范圍內逐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世界各國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作者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