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廣東潮州湘橋區磷溪鎮英山村村民發現,南宋名相陸秀夫的陵園受破壞,當地村委獲悉后馬上報警處理。據初步統計,作案者用鐵具重擊陵園里面的石構件15處。包括石獅6只,碑記石兩塊、兩個石碑、亭柱石兩條、主墓抱石兩條。記者7月23日從警方證實了此消息,警方稱目前已介入調查。(7月24日南方網)
陸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崖山海戰兵敗,背著宋懷宗趙昺赴海而死,時年44歲!懊嗔陥@遭破壞”已經引起了警方重視,目前正在進行偵破。但是,這不是文物保護該有的終點。即使警方能夠迅速將不法人員抓獲,問題是,那些已經被嚴重破壞的文物,還能恢復成“昔日的模樣”嗎?沒有了“昔日的模樣”,還能算是歷史文物嗎?
“名相陵園遭破壞”,首先發現的是網友,是網友的信息發布才引起了當地村委會的報案。假如說,沒有網友的發現,當地村干部能發現嗎?還會不會報警?更值得追問的是:肩負著保護文物責任的有關部門,為何沒有發現文物被破壞?報警的為何不是文物保護部門?
對于這處珍貴的文物,文物保護部門是沒有盡到保護職責的。最該發現文物被破壞的是管理部門,最該報警的也是管理部門,遺憾的是由于疏忽了管理,他們沒有第一時間發現文物已經被破壞,也就不可能第一時間報警。
有人覺得,文物保護部門距離文物距離較遠,他們不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實際上不然,對于文物的保護,管理部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安排專門人員看管,而不是任由文物被風吹雨打。
不予管理、疏忽管理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其實原因簡單,那就是這處文物雖然珍貴,但是并沒有給地方帶來效益,并沒有成為旅游景點。“不能賺錢的文物”也就成為了沒娘的孩子了。
“不能賺錢的文物”未必就不比“能賺錢的文物”珍貴。只不過是,沒有獲得很好的開放利用而已,F實中,一些地方對于那些游人如織的“能賺錢的文物”是積極保護,安排人員看管,投入資金修繕。而對于“不能賺錢的文物”則是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問。
比如,貴州貴陽的一處文物,由于沒有保護最終只能“用一塊塑料布遮擋漏雨的地方”,而理由是沒有錢維修。比如,被媒體關注的野長城,也早就風雨飄搖了。這些珍貴的文物都是因為不能成為旅游景點,不能給地方帶來黃金萬兩而被拋棄的。
文物是珍貴的,不能賺錢并非沒有保護價值。要像保護“賺錢的文物”一樣保護“不賺錢的文物”,“不能賺錢的文物”不能是沒娘的孩子。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