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共享單車這一新鮮事物在一些城市興起。大街小巷散落著的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成為一道風景線。共享單車的火爆,也吸引了大量投資進入,競相追逐參投,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共享單車發展更顯狂飆之勢,儼然有當年滴滴快的大戰的硝煙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地方開始擬訂和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近日,已有四五家共享單車扎堆進入的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發布《南京市促進網約自行車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對共享單車發展持鼓勵、支持、規范態度,同時界定了政府、企業及市民的責任和義務。意見稿中擬規定,共享單車使用需要實名,12歲以下兒童不能用車,亂停亂放、故意破壞共享單車等行為或將影響個人信用等。
共享單車于2016年底進入南京市場。也就是說,共享單車在南京仍處于發展與擴張階段,當地有關部門在現階段就已經開始著手規范這一行業,這樣的意識和效率值得贊許。按照以往經驗,對共享單車這類新興事物,政府部門一般會采取先發展后規范的做法。這樣做的好處是,政府部門可以先摸準其運作模式,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監管和糾正,最后形成相對成熟的管理規范。但共享單車在不少方面與網約車等互聯網經濟相似,也不涉及復雜的行業利益沖突,所以先規范后發展或邊規范邊發展都是可行的辦法。
況且,共享單車在各地運營中也已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通過管理措施加以規范與約束。有些共享單車公司為市場競爭而互相“搶地盤”,有些共享單車在城區亂停放,侵占人行橫道和自行車公共停車位,一些企業共享單車的租借押金目前也正遭受變相集資的質疑。此外,共享單車遭人隨意擺放、惡意破壞的現象也十分突出,未成年人租借共享單車也潛存不小安全隱患。如果不及時出臺管理規范,這些問題可能愈加惡化,從而反過來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就此而言,各地盡快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規范是及時且必要的舉措。
不過,對共享單車的管理與規范,并不能完全照抄網約車的監管事實思路。一方面,共享單車作為一個全新領域,與有些地方市政推出的公共自行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再加上共享單車完全是綠色出行,所以,地方政府似沒有必要一味提高共享單車準入門檻。
以此觀照南京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既有合理之處也有過于苛刻的地方。共享單車目前亟待解決的是亂停放的問題,因此在這方面對其加以規范實屬必要。規定12歲以下兒童不能用車,主要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有一定合理性。但要求用車人實名注冊,以及每輛單車都要上牌照,多少有失簡單粗暴。如果說實名制是為了保護企業的財產,那企業自會完善“游戲規則”添堵漏洞,而上牌照則是典型的傳統管理思維,在每輛車都有對應的二維碼可以驗明正身的情況下,再掛拍照只會給企業增添額外的成本。
由此說,南京等地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雖然在建章立制上走在了前面,但在監管思維上仍需緊跟時代的腳步。擬出臺的管理規定,應當在充分征求社會意見后進行相應的修改與糾正,如此方能真正發揮通過規范促進共享單車發展的作用。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