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大英圖書館關于比特幣未來的一場研討會,讓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橫空出世,迅速引起人們的關注,并推動相關領域的創業。短短兩年間,區塊鏈的市場份額已達到2.102億美元。
從技術上講,區塊鏈是集成了P2P組網(點對點網絡)、非對稱加密、分布式數據庫等技術的融合解決方案。由于綜合了多種技術的優勢,區塊鏈具備弱中心化、去中介化、高度自治、不可篡改等特征,讓價值互聯網時代的價值交易更方便快捷。
從業務應用角度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共享賬本系統。與央行清算中心等傳統的中心化賬本系統不同的是,區塊鏈通過分布式的產權管理、集體自治、公開透明、不可更改和可追溯的方式來創造信任,發展信用,從而讓價值交換過程中的摩擦系數降低,實現零邊際成本。根據麥肯錫和奧緯咨詢的測算,區塊鏈機房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僅為目前集中式數據中心的1%,運營成本只有3%—5%。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跨境支付結算,不僅可以縮短結算周期,而且每年可以節省100億—200億美元的成本。
另外,P2P組網、非對稱加密和梅克爾樹(可將每個區塊分解成多個樹狀結構的數據塊)數字驗證等技術的應用,讓區塊鏈網絡的傳播、發行和激勵機制都不同于信息互聯網。在信息的網絡傳輸過程中,信息可以被無數次地復制。然而,價值交換的唯一性要求確保不會發生雙邊消費,甚至是多邊消費。因此,區塊鏈作為中心化賬本系統的有效補充,逐漸演變成價值交換網絡的優選之一。
目前,高盛、以太坊、瑞波、R3CEV等金融科技機構不僅致力于對數字加密貨幣的研究落地,更多是智能合約、記錄保全和人工智能架構等高層次應用開發。各國政府也加入了區塊鏈投資與研發陣營。韓國政府不久前宣布將投入26億美元研發數字貨幣等區塊鏈應用。
盡管市場對區塊鏈技術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但區塊鏈尚存在兩個不足之處,需辯證看待。第一,區塊鏈系統的加密算法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產物,基于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安全哈希算法,亟須整合當前零知識證明、全同態加密等前沿加密技術。
第二,區塊鏈本身的性能問題體現在吞吐量和存儲帶寬的矛盾。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每秒3—7筆的處理能力無法滿足整個金融體系的支付結算需求。近期,區塊鏈初創企業Safe Cash Payment對外宣稱已實現每秒2.5萬筆交易,但其交易速度的提升仍然依靠改變區塊大小來實現。因此,對區塊鏈的快速普及與發展來說,普通消費者參與區塊鏈應用,必須先下載應用服務商提供的區塊鏈錢包,而目前80GB的存儲需求是普通消費者所無法承受的。
可以說,區塊鏈就像1968年誕生的第一代信息互聯網一般,擁有無限可能性。在可編程數字化經濟崛起的今天,切實提升數據加密、存儲和吞吐量等技術應用問題的研究,同時考慮制訂適應的監管法案和技術標準,才能實現區塊鏈在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