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目前財政部已經(jīng)完成了個稅改革方案的草案,但方案并未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前曾參與方案研討的專家此次也并未看到內(nèi)容。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表示,綜合與分類相結(jié)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已經(jīng)提交國務(wù)院,按計劃將于今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個稅改革提速,是必然的結(jié)果,也是社會各方面的共同期許。但是,出臺一個怎樣的個稅改革方案,個稅改革到底會對目前的征收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能否讓個稅成為公平社會財富分配、促進社會正義的重要手段,方案的設(shè)計,自然是最重要的。而要使方案設(shè)計不偏離公眾的期許、不偏離公平的軌道,就必須明確個稅改革的目標。
事實上,輿論和公眾所以對個稅改革既充滿期待又充滿擔(dān)心,原因就在于,個稅改革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想達到的目的。更多情況下,輿論沖一沖,改革動一動。輿論平穩(wěn)了,改革也就停止了。而所謂的改革,也主要局限于起征點的提高,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個稅“工薪稅”的問題,導(dǎo)致個稅也無法起到公平社會財富分配的作用。這也預(yù)示著,此輪個稅改革要想得到公眾的認可,就必須在改革的目標和目的方面更加明確,必須能夠給輿論和公眾帶來真正的期待。
筆者的觀點是,個稅改革要想讓公眾接受并認可,基本的目標就是要“免低減中加高”,亦即對中低收入人群免繳個稅,對中等收入人群減少個稅,對高收入人群增加個稅。而且,必須是所有收入,而不是單純的工資薪酬。
現(xiàn)行的個稅所以成為“工薪稅”,原因就在于,征收的標準局限于圍繞工資的薪酬,而忽略了薪酬之外的報酬。殊不知,這恰恰是中低收入階層的痛點,高收入人群的盲點。因為,對中低收入階層來說,除了工資等薪酬之外,并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自然,也就成了個稅繳納的主體。相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工資等方面的薪酬,是次要的收入來源,其他方面的收入才是他們收入的主體。譬如演出收入、講座收入、站臺收入等。動輒十萬、數(shù)十萬,且大多由支付單位繳納個稅。這樣的格局,個稅怎么可能不成為“工薪稅”呢?
日前,圍繞12萬元是不是高收入群體的劃分標準展開了激烈爭論。有關(guān)方面也公開表示,并沒有這樣的說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劃分標準是多少,能不能把所有收入都納入到繳納個稅的范圍,是最關(guān)鍵的。不然,又會成為“工薪稅”。只要個稅跳不出“工薪稅”的框框,個稅改革就永遠不能算成功。
而就眼下的情況來看,把3500元作為起征點,看起來已經(jīng)不低,當(dāng)年調(diào)整時,有關(guān)方面也宣稱,將有數(shù)千萬人受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收來收去還是收的工薪族的錢。那些個高收入者,大多游離在個稅之外。而3500元,相較于有關(guān)方面公布的薪酬情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收入水平較高的城市,就是低收入人群。對他們也要征稅,個稅的公平性就根本無法得到體現(xiàn)。
更重要的,低收入人群都要繳的稅,到了中等收入人群那里,就可以稱作稅負沉重了。那么,個稅就不是在公平社會財富分配,而是在摧殘中等收入群體,使中等收入群體變成個稅繳納的主體。中等收入群體成為個稅繳納的主體,“橄欖型”型社會財富分配格局的形成,就會出現(xiàn)嚴重問題。
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凡是高收入人群,其家庭成員也往往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對他們實施高稅負,不會對生活有任何影響。反之,中低收入人群,在目前的就業(yè)條件下,收入不平等、不均衡、兩條腿長短不一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如果起征點過低,對這些家庭的影響會很大。反之,如果以家庭為征收單位,對他們則比較有利。如何在推進綜合改革的基礎(chǔ)上,逐步推行以家庭為征收單位的個稅征管體制,就顯得十分重要而緊迫。
個稅改革,必須達到中低收入人群免交、中等收入人群少交、高收入人群多交的目標,改革也才能到位,個稅對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作用才能發(fā)揮。新的個稅改革方案,必須體現(xiàn)“免低減中加高”的特點,堅持“免低減中加高”的目標,把個稅真正變成社會財富分配的穩(wěn)定性器、平衡儀。
(責(zé)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