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甘肅蘭州的劉女士陪同丈夫在靜寧路上的一家惠仁堂藥店就診,蘭州惠仁堂靜寧路藥店開出的一張五千塊錢三副的“天價藥方”,引發了輿論關注。事后,該藥店返還了患者全部藥費,相關部門也在近日開出罰單。 (9月11日央廣網)
三副藥5000元,真夠貴的了,太不厚道了,有“宰人”之嫌。這種天價藥,收入不高的普通百姓吃得起嗎?明眼人都看得出,這種天價藥的出現與藥店“坐堂醫”的利益不無關系。藥店將病人購買藥品的價格高低與“坐堂醫”的績效工資掛上了鉤。“坐堂醫”開的藥方越多越貴,拿的提成或回扣越多,“坐堂醫”成了變相的藥品推銷員,這種現象在國內并不鮮見。
令人詫異的是,相關部門對此問題的治理似乎束手無策,相互“踢皮球”。據報道:食藥局稱,他們只是管藥品的質量,核實進藥渠道是否合法、企業資質是否有問題,藥方開了多大,歸衛計委管;衛計委稱,他們主要是對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的情況進行監督。“天價藥方”涉及的是價格和中藥,還是得向物價局和藥監部門反映。物價局方面回應,中藥屬于市場定價,只要明碼標價,惠仁堂藥店的行為就不算違規。別的方面得看食藥監局和衛計委的處理。最終,當地衛生監督所雖然對惠仁堂靜寧路店開出罰單,但僅是針對當事醫師多點行醫尚未報備的情況,開“天價藥方”行為未被處罰。另外,中醫很難用標準量化,缺乏法律政策的清晰界定,這也是導致相關部門相互“踢皮球”的一個重要原因。
藥店“坐堂醫”開“天價藥方”,是藥店中藥銷售的亂象,無論相關執法部門有多少堂皇的理由,都不能袖手旁觀。政策是人制定的,若以前存在監管政策制度方面的短板,現在就須聯手補上,健全相關政策制度。如,物價部門須出臺新規,制定評測中藥方是否“天價”的標準及處罰規定。須實施“中藥處方點評制度”,定期組織專家對處方點評。實施醫藥分開制度,切實改變藥店“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問題。對“坐堂醫”也要推出監管、處罰等一系列新規,把“坐堂醫”開藥方的手關住制度的籠子里。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