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強調,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這提示我們,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前提是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那么,如何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呢?科學的路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正確看待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辯證關系,科學把握新常態的特點、規律和趨勢。
在發展方位上既看“時”又看“勢”
所謂時,是指時局、時機、時點;所謂勢,是指態勢、趨勢、走勢。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時,又要注重看勢。
時是新常態靜態屬性的反映。看時,就是觀察經濟發展新常態所處的時代坐標,全面把握我們面臨的時機、背景、條件。應看到,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此進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同時應深刻認識到,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經階段,也是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艱難復蘇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的必然反映。
勢是新常態動態屬性的體現。看勢,就是觀察經濟發展新常態所處的歷史坐標,準確把握其面臨的變革、走向、趨勢。應把握好經濟發展的來勢,看到在經過長期高速增長后,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雖然有所回落,但綜觀全球,它仍是一列快速行進的火車,對世界經濟發揮著有力帶動作用;把握好經濟發展的大勢,看到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我國以低端制造為主的產業結構已難以為繼,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已刻不容緩;把握好經濟發展的走勢,看到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的驅動力逐漸增強,大規模走出去正在發生,市場在探索產業發展方向中的力量進一步顯現。
只有審時度勢,把時與勢有機結合起來,由表及里、由靜而動,才能對新常態的發展方位了然于胸。只有審時度勢,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搶抓經濟發展先機,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爭取經濟發展的更大作為。
在發展升級上既看“形”又看“型”
所謂形,是指形狀、形態、形式;所謂型,是指類別、結構、性質。不執著于形而在意于型,注重根據形的變化用心塑型,是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成功之道。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形,又要注重看型。
形是新常態的外在表現。看形,應把握經濟發展的速度、規模、態勢,把握經濟存量的規模和經濟增量的變化,把握經濟發展的投入產出和質量效益。
型反映新常態的內在規律。看型,應看到我國經濟正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大轉型。把握發展方式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正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把握經濟結構的轉變,認清經濟結構正由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把握動力支撐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正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改革促動、開放帶動;把握增長領域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空間正由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只有把握好形,才能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經濟發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態勢。型是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的反映,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本質特征所在。只有自覺在塑型上下功夫、求實效,才能以新方式適應新常態、以新結構引領新常態、以新動力支撐新常態、以新業態拓展新常態,全面打造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升級版。
在發展機遇上既看“近”又看“遠”
所謂近,是指眼前、近期、現在;所謂遠,是指今后、長遠、未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遠近結合起來,是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經驗。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近,又要注重看遠。
正視新常態“最痛處”、解決“最難處”、爭取“最好處”。看近,應正確對待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暫時困難、結構調整的“陣痛”,積極化危為機,著力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促改革,實現即期經濟發展目標。
看到新常態帶來更多更長遠的發展機遇。看遠,應深刻把握新常態下的增速換擋,有利于克服資源消耗多、效率低下、產能過剩、泡沫積聚等痼疾,為進一步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騰出空間;新常態下的結構優化,有利于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條件;新常態下的動力轉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統籌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不斷激發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只有在“近”字上聚焦,才能立足當下,從現在做起,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只有具備“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開闊胸襟、做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及早謀劃,才能抓住我國發展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實現經濟發展長遠目標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