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6時20分,85歲老人左昌魯在家人陪同下,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從北京到義烏的CA1879航班回家。由于各種原因,飛機備降杭州。其間,老人發生意外死亡。老人之死引發爭議。死者家屬認為,老人出現病癥后,由于飛機上缺乏急救藥品和設備,延誤了救治時間,國航應該對老人死亡擔責。國航則稱,家屬并未事先說明老人身體狀況,且國航事發后一直在積極組織救治。(中國青年報7月21日)
航空事件發生,人們一般會聯想到“墜機”或是“劫機”,然而在飛行過程中或是上、下飛機途中發生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卻鮮為人知。因為在大多數人們的印象中,空乘人員不僅外表端莊行為得體,專業技術更是培養到位,不可能會因為一些細節上的過失或錯誤導致乘客人身傷亡,F如今,85歲老人坐飛機途中意外死亡,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機組人員在進行救援的過程中竟然不會使用氧氣袋,導致救援不及時,最終釀成慘劇。筆者認為,此類遲到的“空中救援”也是一種謀殺。
根據《民用航空法》規定: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旅客的人身傷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的健康狀況造成的,承運人不承擔責任。事件發生之后,國航竟然以家屬瞞報病情為由選擇了長時間的沉默,沒有及時派出工作人員聯系老人家屬。事實上,多名醫療界專業人士表示,老人心臟沒有問題,身體狀況也達到坐飛機的條件,也就是說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是沒有問題的。
乘客在飛機上本來就是弱勢群體,不論飛機的飛行情況、機艙內的突發狀況還是地面的應急救援情況,機組服務人員都應該全面了解,造成的不良后果都應該由航空公司全權負責。筆者認為,為了更好的提高服務質量,避免“空中悲劇”的發生,一方面,在緊急備降時機組人員要及時做好協調工作,同時維護好機上秩序。發現需要救助人員時要第一時間進行搶救,隨即聯系地面醫護人員進行救護準備,并且完善機上應急設備,定期檢查更換。另一方面,對機組人員的專業培訓要下功夫,花力氣。提高個人素質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
當今社會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時期,服務業相應的服務水平應該及時提高創新,強化自身服務能力才是關鍵,不能讓遲到的“空中救援”再次重演。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