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事情不歸我們管,你問我也不知道。”“你這個是歷史遺留問題,沒辦法解決的,就是找領導也沒辦法。”“我們還沒上班了,等上班了你再來。”……這些話,生活中或辦事中接觸的一些干部張口就來。七一前夕,浙江寧波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黨工委聯合編印了一本《機關黨員干部負面言行提醒本》。今后如果當地黨員干部被發現存在提醒本上的負面言行,將會被領導約談,甚至可能影響到個人考評。(6月28日《現代金報》)
制定“官員負面言行清單”,當然不啻為是有益的鞭策。一直以來,流行于公共職能部門的官腔官調與消極懈怠之風氣,早已為公眾所深惡痛絕。某些官員習慣性的言語輕忽、行動怠慢,不僅使得現有行政體系的運作趨于低效,更是在不經意間動搖了官民互信的基礎。有鑒于此,我們便應意識到,規范官員的日常言行,同樣是強化地方政府施政能力的一部分。話語方式的改變,所對應的乃是對公職人員“角色義務”的再次重申。
寧波所編印的“負面言行提醒本”,相當一部分所針對的,還是公共服務窗口的辦事環節。此類負面言行,歸納而言實則就是“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這些幾乎可說是由來已久的頑疾。其雖直觀表現為“窗口辦事員”態度上的傲慢、言語上的冒犯,但最根本的肇因,無疑還在于背后聘用關系和考核方式所導致的“激勵失當”。既然如此,即便列出負面言行清單,其到底能解決多少現實問題,也許還有待觀察。
所謂言由心生,杜絕“負面言行”的嘗試,不可避免會面臨某些尷尬。其一,列舉式的“清單”永遠無法窮盡一切情況,公職人員完全可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詞匯、語式來繞開約束;再者,縱使真的限制了負面言行,也未必就能扭轉那些負面心理、負面情緒,正所謂治標不治本……就此看來,“負面言行清單”終究只是權宜之計。它傳遞出公共職能部門打造正面形象的美好意愿,卻很可能最終事與愿違。事無巨細的條條框框,未必就能讓公職人員言行得體。
事實上,所謂“負面言行”一說,本就是一個太過雜糅的概念。因其無所不包,反倒讓人捉摸不透了。也許,相較于列出一個個的話語禁區,我們更應該明確某些原則性的底線。比如說,不以任何理由,回避行政相對人的合理訴求;再比如說,不允許粗俗鄙陋的雷人雷語,給官方聲譽造成客觀上的損害等等。對“負面言行”的界定,既需要重視,也不應泛化。對其加以懲戒,更多還是當以實際后果為考慮,而不能簡單對照“清單”對號入座。
一方面是要保障開放、包容的官場輿論環境,另一方面則要警惕“不當言行”給政府施政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平衡好這兩個層面的考量,想必還是要在重申底線原則的基礎上,再來依照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在這其中,“言行負面清單”也許更適合發揮輔助性、警示性的作用,而不該被寄托上全部的希望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