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魔幻電影《魔獸》,自6月8日在內地上映以來,接連打破多個引進片和內地影史票房紀錄。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晚,《魔獸》內地票房總額已突破14.5億元人民幣。不僅影片本身成了年度現象級電影,魔獸更是成了人們爭相討論的熱門文化話題。
《魔獸》原來只是一款即時戰略游戲,它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不僅僅是在電影上映前后。電影上映后,31歲的IT行業從業者丁聰,和十多年前一起打《魔獸世界》游戲的小伙伴們在電影院重聚。丁聰身穿一件魔獸熱血LOGO的T恤,手持魔獸毀滅之錘的模型。這些年來,很多資深玩家,就這么癡迷著魔獸、追逐著魔獸。作為一名旁觀者,除了對“魔獸”羨慕嫉妒外,稍稍有了一點“恨”——為什么中國《封神演義》中的諸神,就沒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們的哪吒、二郎神等,就比魔獸中的英雄遜色嗎?
這還僅僅是將《魔獸》與《封神演義》作了一個簡單的對比。現如今,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耳熟能詳,就如對當前的魔獸;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國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經嚴重失落。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是勞動人民共同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
講故事是中國人寓教于樂的重要方式,千百年來,人們通過說書的、文本的形式,口口相傳、本本相傳各種民間故事。在文字還不普及的時代,民間故事承擔著培養人生觀、道德觀、倫理觀的職能,聽故事,則是人們接受傳統文化、自然知識、人生哲學等的重要渠道。顯然,民間故事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美好未來的向往,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土壤和根基。
可以說,傳統的民間故事,全方位、無死角地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傳遞的多是正能量——追求正義和光明、善有善報、勤勞致富……且不說阿凡提這類的喜劇故事,即便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悲劇,宣揚的也是對愛情的忠貞。民間故事里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種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正是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我們的文化延綿不斷的根本原因。
然而,飛速發展的現代科技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接受習慣和審美趣味。當下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過影視作品、網絡小說、電子游戲等途徑,而在這些已經不算新形式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能力方面,國內從業者的創作能力和創作意識又相對偏弱,眼睜睜看著好萊塢大片、迪士尼樂園在國內攻城略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導致年輕人對傳統民間故事中的一些經典形象越來越陌生。
斷言我們對民間故事放棄了傳承,顯然失之偏頗,但能讓年輕人記得住、甚至為之癡迷的,目前的確不多。比如,由聊齋故事改編的《倩女幽魂》《畫皮》等叫座的影片,由西游記等改編的動畫片《大圣歸來》等,但其影響力和傳播能力,依然無法和魔獸、迪士尼樂園相提并論。大話西游系列電影,明顯偏離了《西游記》故事本身,創作者僅僅是借其名和形,在講述當代人的思考,已經很難說傳承二字了。哪吒,則幾乎成了視頻短片《十萬個冷笑話》的代言人。20世紀七八十年代風行一時的《馬蘭花》《追魚》《珍珠塔》等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優秀影視劇,只能在歷史的塵埃中,坐等埋沒消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要想讓傳統民間故事為現代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需要做一些創造性的轉換,使故事回到生活中,重新接一下地氣。正如一些專家所言,“任何時代的故事能夠傳承下去,都是因為它符合當時社會的審美和傳播方式。傳統的生命力就在生活中,離開生活傳統就死了。”
當下社會流行各種快餐文化,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簡簡單單看完之后,估計什么都沒記住,也引發不了任何思考,僅是一笑了之。快餐文化,貌似接地氣,實際上并沒有接到真正的“地氣”。人們內心深處還是渴望那些內容飽滿、發人深省的故事,就像電視劇《亮劍》,不管是第幾輪重播,依然會有不錯的收視率。關鍵在于,貨好!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熊貓是中國的,《功夫熊貓》卻是國外的。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經歷過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每一個民間故事,都能演繹出直觸靈魂深處的感人情節,就看如何去演繹表達、如何賦予其新的生命。
最近,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實施中國經典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讓這些故事里的經典形象重新靚起來、立起來,實現從口耳相傳到多媒體傳播的時代變化,把民間文藝的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發展優勢。能否調動年輕人的觀賞興趣,進而入耳入心,將是這些民間故事獲得新生的關鍵。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