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1日凌晨3點,2016法國歐錦賽正式開戰,與此同時,我們也迎來中國品牌全球化的歷史性一刻:歐錦賽56年歷史上首個中國贊助商——海信(Hisense)的品牌廣告,在法蘭西大球場伴隨著精彩激烈的比賽,呈現在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億觀眾的面前,大有“霸屏”之勢。(6月13日 新華社)
盡管“霸屏”歐錦賽對于“中國制造”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但“中國制造”與世界頂級賽事的關系卻早就密不可分。盡管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沒有中國國足什么事,卻成為中國制造大展拳腳的平臺。從比賽用球、紀念用球、球迷圍巾、加油樂器卡塞羅拉,到賽場的電子大屏幕、廣告版的太陽能設備,一些城市的輕軌和大巴,中國制造無處不在地服務著世界杯。而在2012年的英國倫敦奧運會上,從入場禮服,到奧運賽場飄揚的各國旗幟,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商品,“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可謂無處不在,在奧運會特許商品90%都是國外制造的情況下,中國制造的產品就占到了其中的65%,可以說除了沒有“霸屏”之外,世界頂級賽場內,早就成了“中國制造”的產品集散地。
不難想象,能夠被世界頂級賽場采用的產品和服務,乃至能夠出現在世界頂級賽場內的產品或廣告標識,既是企業實力和產品質量雄厚過硬的象征,同時也包含著領先世界的創新價值和獨具匠心的創造元素。面對全球觸目的頂級賽事,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商家都不可能輕易放棄進軍賽場的機會,其競爭的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賽場內運動員針尖麥芒的大比拼。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進入世界頂級賽事的眾多產品,不僅僅只是“中國制造”,更包含著優于別國的“中國創造”。而據報道說,在60天以后即將開幕的里約奧運會,從奧運建筑到地鐵,從奧運服裝到吉祥物,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都將閃耀在里約的每個角落。
平心而論,以往我們無論從某些媒體的報道中還是一些微信朋友圈轉發的網絡“傳言”里,對于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的描述,大多是難登高端的“質劣價廉”,即便受到國外消費者喜愛,無非也是走低端贏來的廉價市場而已,偶爾出現的高端產品,也僅僅是幕后的“代加工”,甚至不會出現“MADE IN CHINA”的字樣,這種非客觀的對“中國制造”偏見描述,不但給社會帶來的誤導,更是一種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自我唱衰”。實際上中國很多企業早就“厭倦了”國際加工廠的身份,一直都在踏實低調的創新創造。能占據世界頂級賽事所需產品的大半個江山,甚至呈現“霸屏”,其本身就是展現“中國創造+制造”的最好詮釋。這或許比中國健兒在世界賽場上爭金奪銀更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中國制造”笑傲歐錦賽賽場,不但彰顯出國人創新創造的智慧,更能提升國內企業創新創造的自信和勇氣。一項技術或產品被世界頂級賽事所認可,被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官員乃至觀眾所認同,本身就是一種驅動“萬眾創新”的正能量。相信不久越來越多的世界頂級賽場會被“中國制造”笑傲和“霸屏”,融入國人創新智慧的“中國創造”也一定會閃耀在國際市場的每一個角落。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