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政府12日下午在北京舉行龍煤集團脫困發展工作專題會議,會議承認目前龍煤集團仍存在拖欠職工工資等情況,提出要深刻吸取掌握、報告情況信息不準確的教訓,并指出今后若再次發生重要信息報告不真實的情況要嚴肅處理。
在此前3月6日全國人大會議的黑龍江團組開放日,該省政府主要領導表示,龍煤集團井下職工8萬人,到現在為止沒有少發一個月工資,沒有減一分收入。這一表態引發龍煤雙鴨山煤礦職工的強烈不滿,導致發生相關抗議活動。
黑龍江省政府之前否認龍煤拖欠井下職工工資,似乎依據了龍煤上報的“不真實信息”。但即使確如此,省政府“受騙”將那些信息公之于眾,也是很不應該的。龍煤是黑龍江最大的國企,省政府理應掌握它的真實情況,除了聽該集團的匯報,省政府領導深入基層、通過接觸職工了解實情大概是必要的。
這一教訓恐值得全國各地官員分析汲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去產能任務重,必有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部分企業職工受影響。由于受到波及的國企最多,那些國企同時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使命,受到市場波動和體制內行政任務的雙重壓力,支持它們如實通報情況,幫助它們緩解問題十分重要。
需要承認,中國的基層組織很不容易,國企在擁有資源、貸款等優勢的同時,承擔的社會責任也相應更重。比如民企出現嚴重虧損時,可以比較放手地裁員。只要破產與繼續經營相比更符合企業主的利益,它就可能被不加猶豫地采用。然而國企不行,維護企業員工的利益在遇到經營危機時必須排在重要位置,企業無力關照時,國家不能袖手旁觀。
這樣的現實規則使國企和地方政府面臨“軍令狀”般的考驗,加上業績考核壓力與報喜不報憂頑疾之間戲劇性的相互作用,瞞報誤報就發生了。殊不知,在互聯網時代對重要敏感情況掌握不確切往往會造成加倍的傷害。
仔細看黑龍江省政府在這起風波之前關于國企改革困難的相關分析,并不能說它沒有看到當下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它要刻意展示去產能“成績”的意思。因此后來釀成省政府向公眾做與事實有出入通報的尷尬,是令人遺憾的。
這起信息通報事故反映了一些重要的薄弱環節,但或許也不應將它的意義泛化,以此來質疑官方就各種敏感信息所做通報的真實性,誤認為雙鴨山的事情就是中國各地去產能情況的縮影。
黑龍江老國企多,改革的任務很重。此外它是資源大省,更容易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沖擊。支持黑龍江的改革,幫助它度過未來一段的緊要時期,這對輿論場來說值得成為它的一份基本關切。
希望黑龍江等改革陣痛較為突出的地方以更加求實的態度對待問題,不妨讓解決問題的艱難過程直接面對公眾,而不需過度擔心“影響”“形象”等。這樣其實最輕松,即使一時的數字難看些,但它們會成為下一步改善的真實基礎。
報喜不報憂實為互聯網時代的大忌,公眾對官員任何“往好了說”的做法十分敏感。這樣的教訓已經很多很多,各地官員對它的警惕一定不能低于他們對公眾有可能就敏感真實信息做出激烈反應的防范。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