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確立新媒體傳播的倫理規范

2016年03月02日 09:30   來源:人民日報   胡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新媒體也要講導向”,這為規范新時期新聞傳播行為確立了根本原則。近年來,以移動化、微傳播為特征的新媒體傳播改變了媒體生態,也讓新聞傳播機制呈現新特點,網民個體的自生產、再傳播成為普遍行為。新媒體的繁榮讓新聞傳播的活躍度大幅度提升,同時給新聞傳播有序發展帶來了挑戰。預防新聞傳播失范,一方面靠制度從外部進行約束,另一方面靠倫理從內部進行約束。新媒體傳播并非無禁區,需要樹立一些核心倫理理念、形成基本倫理共識。

  尊重客觀事實。新媒體中的新聞傳播追求“無事不報、無報不快”。一個新聞事件出來,往往快速報道、轉發、傳播,而且越是反常的內容傳播得越快,甚至加上情緒化的評論,造成新媒體中充斥許多不實信息。這種“快傳播”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的新聞本源理念,它不追求在事實基礎上進行傳播,因而削弱了新聞傳播的公信力。不容否認的是,不論傳播方式如何,尊重客觀事實始終是新聞傳播的底線。每一次新聞傳播都是對傳播者信譽的展示,傳播者必須對新聞源和新聞事實進行核實,在理性判斷的前提下進行傳播。

  尊重知識產權。新媒體傳播中的大多數新聞內容并非原創,而是源自其他機構或作者的作品。當前,新媒體新聞傳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渠道過剩、內容不足。這種現象源于新聞采寫的專業性和信息源的有限性。新聞內容作為新媒體傳播中的核心資源,凝結了原創者的勞動,應予以充分尊重。這種尊重體現在新聞作品的署名權上,即凡轉發新聞內容一定要注明作者及其代表機構名稱;也體現在新聞作品的收益權上,即如果點擊率帶來傳播平臺的收益,應與內容提供者分享。

  尊重個人隱私。在新媒體的新聞傳播中,傳播者獲取信息更加便捷、非法傳播后追懲力不強,因而對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保護不夠。大量揭秘性傳播、透露個人信息的無意識傳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擊性傳播,構成了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維護良好的新媒體新聞傳播秩序,必須把尊重個人隱私作為道德底線和行為共識。

  尊重社會公益。新聞作品既是公共品,也是商品。前者體現在新聞作品的社會服務功能上,后者體現在新聞作品的市場信息價值上。對許多傳統媒體而言,其商業價值是通過以提供新聞產品為主業的整體影響力來實現的。而在新媒體的新聞傳播中,許多傳播者將新聞作品的商品屬性無限放大,力求實現自身平臺商業價值最大化。這種行為忽視了新聞作品的公共品屬性,會出現低俗新聞、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甚至出現赤裸裸的新聞交易行為,導致新聞傳播的社會效益受損。從新聞傳播的社會職能上看,新媒體一樣要堅守社會效益優先原則,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侵害社會公益。

  尊重國家利益。新媒體的新聞傳播打破了國內國際界限,成為國際傳播的大舞臺。在這一舞臺上,支持中國的正面聲音在傳播,詆毀中國的負面聲音也不時出現。在這種負面聲音中,不乏惡意丑化中國形象的謠言,利用“揭秘”“獨家新聞”等方式來否定中國領導人、中國政策、中國歷史的內容。對此類“新聞”,新媒體傳播者要有敏銳的辨別力和牢固的思想定力,堅決不傳播,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新聞倫理的實現,離不開新聞傳播者的自律。實現這一自律,需要媒體從業者提高新聞倫理素養。在自媒體傳播中,幾乎所有網民都是新聞人。因此,新聞倫理素養培育面對的就不僅是新聞媒體,更要面對全體網民的新聞傳播行為。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自身的傳播效力,積極建設微博、微信與客戶端中的新聞倫理傳播平臺,在新媒體中增強自我引導力量,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新聞傳播秩序。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