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通行費年票制正經受前所未有的輿論質疑。據羊城晚報報道,珠三角有越來越多的車主抵制年票,穗莞佛等地均有人將相關行政機關告上法庭,盡管訴訟要么敗訴,要么未入實質審理程序就被駁回,但堅信法治、公義的人們仍在“死磕”年票。
其實,年票自問世起就始終伴隨著爭議與詬病。在許多社區論壇上,車主們對年票的吐槽從未停歇,而在近年各地的“兩會”上,它也常成為熱議的話題。之所以如此,蓋因年票制本身的“先天不足”。它不但繼承了路橋收費的諸種不良基因,且在實操中曝露漏洞以致激化矛盾,最終淪為眾矢之的。
年票制似乎是對遍地收費崗亭的變革,其合理性在于減少了逢路就“留過路錢”的煩惱,便利交通。但是,作為“崗亭收費”的延續,它與“道路亂收費”仍有著理不清的曖昧關系。
以往按次收費,人們還清楚哪些路橋隧道在收費,但實行年票后,一切都變得“蒙查查”了。隨著近年車輛擁有量爆發式增長,年票收益當水漲船高,但年票到底涵蓋了哪些收費還貸項目?一個城市每年年票收入究竟多少,又有哪些用于還貸?所有這些,公眾都難以知曉。這筆“糊涂賬”挑戰了公眾的知情權。
其制度設計的不合理也顯而易見。作為消費者,車主無論是否在收費路橋行駛,也無論偶爾途經還是常客,一律都得“套餐式消費”,這既不公平且近乎“強買強賣”。
隨著法治的完善,年票制度本身的合法性根基也在動搖。年票制曾與車輛年審捆綁,后因違反道路交通法而不得不“脫鉤”。在全國清理道路亂收費中,年票制更屢屢成為受抨擊對象。前些年,在全國專項整治道路亂收費電話會議上,交通部負責人還專門點了年票制的名,稱其與國家《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等不一致。
但是,在年票制的合法性問題上,地方政府與民間長期處于爭持狀態,各唱各的調。官方的依據是省內地方法規,但民間包括法律界人士則認為其違背國家上位法。作為政府行為,年票長期得不到民意認可,備受法理質疑,這顯然有損政府公信力,也與依法行政理念相悖。
尤需一提的是,年票制已對社會的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據廣東省情調研中心與媒體的聯合調查顯示,73.8%的受訪者認為收取年票造成個人或企業的經濟負擔,物流業持此觀點比例則高達八成以上。
事實上,民間對于年票的抵制行為正不斷蔓延。有抽樣調查顯示,目前一些地方主動購買年票的車主僅有五成左右。東莞一位物流業老板還因代理420宗年票案而成為“公民代理”,像廣州近兩年的年票繳費總額伴隨汽車總量增長竟呈下降趨勢。而有人繳納有人又不繳納,這顯然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面對民間在年票問題上的抵制,相關行政機關也顯得很無奈,或回避或睜一眼閉一眼。這對法治的權威無疑又是一種嘲弄。按照國家法規,政府還貸公路的收費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年,而廣州等市實施此制度均15年,年票何去何從,是頂著輿論硬撐還是廢除或完善,必須盡快明斷,否則,越拖只會令政府越被動。(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