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一年一度的“雙11”大幕又啟,與往年相比,今年“雙11”的火爆,有過之而無不及。“雙11”開始前,幾家電商刀光劍影,頻頻過招;“雙11”開啟之后,則分別進入了“數錢模式”。阿里巴巴官方的數據顯示,零點剛過18秒,交易額即突破1億元人民幣;12分28秒,交易額沖破100億元。
“雙11”的繁榮勾勒出中國消費內需的強勁
在這場全球關注、全民參與的購物狂歡中,交易紀錄被毫無懸念地打破,“互聯網+”正在以一騎絕塵的速度為中國經濟和每個人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這是每個家庭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為廠家、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多贏的局面。短短不到8小時,僅天貓一家的交易金額就超過417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去年美國感恩節購物狂歡的線上交易總額。這一天,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得到了集中展現,其傳導效應也必將刺激供給端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從而才能在傳播價值方式迎來革命性變化的今天分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詳細】
網絡購物的脈沖式增長,表明社會的商業體系正在深刻演變。電子商務正在取代傳統商務,成為主要的消費端口。這種商業形態的變革,不僅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新的驅動力,還撥快了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的時間表,為中國制造拓展了一片新的藍海。基于顯著的商業利益,這種變革還將帶動一系列“互聯網+”的變革,改變物流、支付手段、網絡基礎到制造業產業的形態重塑。這一切都是中國經濟應該適應并主動打造的新常態。【詳細】
銷售數據的不斷拉升,不代表商業模式完美無缺
關于“雙11”,市場上一直存在“透支說”,先是“一天頂一月”,然后“熱鬧一天冷清一月”。目前“雙11”的繁榮,基本上還是靠降價拼出來的。無論這一天是真便宜還是假便宜,總之讓消費者覺得占了便宜。這種銷售模式,與傳統商業“大甩賣”有何本質區別?【詳細】
“雙11”開戰前,不同商家就已結成聯盟,制造話題,相互攻訐;“雙11”購物狂歡缺少創新,低價銷售仍是唯一手段;即使降價,消費者也需辨別真偽:媒體跟蹤的125款商品表明真正降價的不足6成;而商品的真偽更是多年痼疾,每年“雙11”后,消費者投訴量就會急劇上升。
“雙11”靚麗的商業業績,并沒有如實反映出新經濟的真實內涵。如果全行業庫存消化到一定程度,如果消費者適應了新交易方式,創造“雙11”奇跡的基礎就將消失。因此,看到繁榮之后的冷寂,比沉迷于當下的繁榮更有價值。避免“雙11”最終被自己束縛,強化消費者主權,不陷入惡性競爭,不以實體財富轉移到電子平臺為傲,努力融合新舊經濟才是正途。如此,新經濟才能創造出真正奇跡。【詳細】
微言大義:
@曰批打賒賬:拿快遞的感覺就像跟失散多年的親生骨肉重逢,但常常拆開之后發現孩子長得像隔壁老王。
@東京de雨漫巴黎:我敗了三千,未來一個月吃土。
@覃楚周: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馬云成功的背后有千千萬萬個敗家娘們。
@半妖少年:貢獻了一顆操碎了的心。
@夏天的雪v:一群傻子成就了一個瘋子。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走過“七年之癢”的“雙11”已不僅僅是一場購物狂歡節,不斷刷新的銷售額已在人們的意料之中,新加入的娛樂、節日因素使它更多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以后還有什么新玩法不得而知,但依靠低價拼銷售額或許僅僅是陪襯。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