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訪英,成功開啟了面向21世紀中英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如何為中英關系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筆者以為,務實合作是必由路徑,而知己知彼、做好調研,尋找機遇、互利共贏,人文交流、增信釋疑尤為重要。我們既要斗志昂揚,敢于進取,又要腳踏實地,按規律辦事。
10月19日至23日,習近平主席成功對英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開啟了面向21世紀中英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置身黃金時代,心潮難免澎湃。在興奮之余,我們也要認真思考如何為中英關系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知己知彼,做好調研。“天高任鳥飛”。英國的開放度毋庸置疑,但中國企業要想開拓英國市場,須做好扎實的調研工作。要知道,英國之所以有底氣吸引中國資本進入核電等敏感行業,除“自由貿易”理念已成為英國DNA的一部分外,還與英國已建立了完善和嚴格的監管體系有關。比如,新建的核電技術必須經過英國核監管辦公室(ONR)和英國環境局(EA)聯合推出的通用設計評估(GDA)制度,一般要耗時5年左右。中國高鐵要進入歐洲市場,也需要通過一些特定的技術認證。在這方面,阿爾斯通、西門子和日立等競爭對手都比我們有經驗。中英兩國的法律制度、習慣也有很大不同。據英國《金融時報》介紹,中國開發商計劃投資5億英鎊重建英國“水晶宮”,但談判歷時兩年最終破裂,原因在于中方習慣在履行合同條款前預先獲得土地,而英國的慣例是開發商只有履行了各種合同義務(規劃、商業計劃和融資標準)才能獲得土地。英國也沒有所謂的“中國速度”,基建項目的推進非常漫長。英國高鐵1號項目建了16年,倫敦至伯明翰的高鐵2號一期(長度約140公里)預計2017年開工、2026年投入運行。因此,中企切不可“有錢就任性”,做好英國的市場調研是必須的功課。
尋找機遇,互利共贏。英國人有很強的機遇意識,他們看到中國從“出口—制造大國”向“投資—服務大國”轉變過程中蘊含巨大能量,千方百計要抓住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帶給英國的商機。對于中國而言,英國政府制定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計劃、“英格蘭北部經濟區”規劃等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有很多合作契合點。英國政府因削減赤字而“囊中羞澀”,這恰好為中國企業赴英投資提供了寶貴的機遇。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可根據英國各區域不同的產業優勢進行投資,并以英國為跳板,進一步走向歐洲乃至全球。就全球層面的合作而言,英國曾在全球廣泛經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有傳統的影響力;英國金融實力強,項目管理經驗豐富,可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最佳拍檔之一。
人文交流,增信釋疑。“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習主席此次訪英,中國媒體全天候、立體式報道,確實加深了中國民眾對英國的認知——很多中國人因此認識了“石墨烯”,了解到倫敦金融城在英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相較之下,一些英國媒體還拘泥于首相有沒有談到人權議題,個別議員還擔心中國國有企業入股核電站會危及英國國家安全。他們一定程度上對卡梅倫、奧斯本等對華務實派施加了壓力,成為中英關系可持續發展的掣肘因素。在增信釋疑、拉近心理距離方面,人文交流任重道遠,人文交流也大有可為。我們要繼續做英國議員、媒體的工作,使其理解到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將有力助推兩國各自發展進程,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體育、文化、媒體、青年交流等形式,繼續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習主席訪英期間,大眾報業集團聯合中國中央電視臺、英國雄獅公司等聯合攝制的紀錄片《孔子》在全球上線就是很好的嘗試。
總之,我們既要斗志昂揚,敢于進取,又要腳踏實地,按規律辦事。唯如此,才能將各項合作議程落到實處,釋放“黃金時代”的巨大紅利。(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