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去青島旅游的南京游客朱先生,在善德活海鮮燒烤店遭遇宰客事件,點菜前說好一份38元的海捕大蝦,結賬時被告知一只38元,一盤大蝦吃了1520元。青島“天價蝦”事件余波未息,10月6日,河南游客再曝日照旅游時遭遇宰客,因點海鮮太少招來店主不滿,家人被扒衣圍毆,年邁的婆婆被毆打住院。(10月8日中國青年網)
青島的天價蝦隨著國慶的熱度快被媒體炒熟了,原以為這只是不法商販的個別案例,但是余熱尚在時日照又一起宰客行為讓本就不好過的山東更加不好過了。在青島大蝦事件剛曝出時,輿論的風口指向大多是不良商家,但是隨著事件的發酵,人們轉將槍口對準了涉事警察,關于警察該不該管的爭論變成了一種變相的“爭黑”。讓人不解的是,這種簡單的“爭黑”正從對于事件和警察的爭議被擴展到對整個山東的地域黑。
事實上,在尚未了解具體情況的當口,你很難對一個負面新聞做出一個絕對公正客觀的判斷,而青島的天價蝦事件也已經超出了一個普通消費糾紛的輿論范疇。事件的是非對錯、青紅皂白本不難分辨,難辨的是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預期,這些預期在原本事件尚未明了時就已經埋下伏筆,只等新鮮的矛盾沖突出爐,矛盾并不可怕和尖銳,可怕的是矛盾背后的極端主義情緒。情緒的蔓延跟隨事態的發展愈演愈烈,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海鮮到另一個海鮮,人們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觀看與評判著這場與自己無關的事件,滋長的情緒卻不盡相同和義憤填膺,被黑的已經不止于警察和當事方。
“好客山東”看起來并不好客成為人們消費的噱頭,不可否認的是,這幾起事件確實給山東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暫且不論所謂的影響是否真的存在,單以就事論事來看,能夠代表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地區的是什么?可能一個美好的瞬間不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品格,但一個丑惡的時刻更不能代表所有。這種借助個別人的個別案例來否定全部人的全部信仰顯然也有失公允,無辜的游客損失了的不應該強加到所有人頭上,不良商家的作為更不應該由所有與事件無關的人買單,這對于跟我們同樣置身事外的本地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但是被情緒裹挾的人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本地人成了發泄目標和事件的背鍋對象。
于是,似乎整個山東都成了不可涉足之地,反而肇事者卻被選擇性遺忘,地域黑在中國總是有市場,無論何處都能找到黑點,以你媽為圓心,直系親屬三代為半徑開罵。總是有一些人善于制造矛盾,將自己經歷或是旁人經歷的進行技術加工,對自己有害的都是錯誤的,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正確的,自己的觀點都是真理,旁人的想法都是謬誤。一切都是相對的,包括真理,但是民族主義情緒的持續泛濫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站隊而非站對,這種情緒之所以有市場,就是找準了人們的思考盲點,借用情緒的極端化來固化思想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哪里都有矛盾,但是解決矛盾靠的不是一味的抹黑。
一只蝦毀不了一個好形象,如果能被一只蝦毀掉的好形象那就不是好形象。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