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在未來除了向更加專業的方向進化,也應該注重提升賽事體驗,讓馬拉松賽事真正回歸這項運動的源頭——對人的尊重。
昨天,跑完北京馬拉松之后,簡單地在朋友圈發了一下,然后,就收獲了空前規模的點贊。有不跑馬拉松的朋友也不禁在朋友圈感慨,被北馬刷屏了。
這都說明了,當下國內跑步氛圍的火爆,而今年的北馬取消了半程馬拉松和大眾跑,參加全程馬拉松的跑者也達到了空前的3萬人。這對組委會來說,是一場空前的考驗。當然,我們要感謝組委會和志愿者們的付出,一場如此規模國際賽事的舉辦,他們的努力值得尊敬,他們的辛苦值得感念。
不過,既然北馬正在向高水平的國際馬拉松賽事進化,那么,對于本次比賽中的一些問題,還是有必要說一說。而且比賽結束之后,大家都還是有不少吐槽。
比賽開始之前,大家到各自的出發區集合,吐槽最多的就是擁擠。我在前往D區的時候,到D區的入口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還有人大聲喊:擠一擠就擠過去了。當時我立馬想到了元旦上海踩踏事故。如果,有人失去重心摔倒,后果不堪設想。
這次比賽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幾乎做什么都得排很長時間的隊。比如排長隊上廁所、領完賽包和獎牌。而去年,因為全馬參賽選手少,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而更嚴重的排隊問題,還在比賽場地之外。很多跑友完賽之后,選擇去坐8號線地鐵,但是地鐵也排起長隊。有外地跑友因此延誤了火車。而有的跑友要打車回去,在亞運村一帶等了一個小時打不上車。
對于一個賽事來說,不能說是只對賽道和場地之內的事情負責。既然,把3萬人召集到了這里,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比較完備的考慮。做一場城市馬拉松賽事,不只是要招募一批專業選手來拿獎金、破紀錄,而是要看到,城市馬拉松是一項大眾運動賽事,如何鼓勵大眾參與,服務普通參賽選手,也是賽事的關鍵。昨天,再次出現后邊的選手沒有補給的問題,這其實都是不應該出現的。賽事組織者盡可能為每一個選手提供良好的參賽體驗,非常重要,也是核心工作。
就拿同樣參賽規模的波士頓馬拉松來說,在賽事體驗方面就做得非常棒。波士頓馬拉松采取分批出發的策略,這樣就把選手到達的洪峰分解成了幾個波段,有限的志愿者就可以服務更多的選手。完賽之后,會有志愿者給你掛上完賽獎牌、送上毛巾、引導你離開賽場。一切都很貼心,尤其是對剛剛完賽的選手來說。
而馬拉松賽事采取分批出發的除了波士頓,還有柏林、中國香港等。而對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來說,這可能會延長交通管制時間,但是,賽事的安全和魅力,則會給城市加分。具體來說,也并非沒有可行的方案。
另外,不能不說的是,賽事的移動廁所,是個大問題。半程之后,上廁所,一進去幾乎被熏得嘔吐出來。賽事商業贊助那么多,移動廁所就不能換批好點的嗎?要知道,參賽選手當中,還是有不少外賓的。
北馬在未來除了向更加專業的方向進化,也應該注重提升賽事體驗,讓馬拉松賽事真正回歸這項運動的源頭——對人的尊重。希望未來能夠看到,一個充分綻放人性光輝的北馬,讓北京國際馬拉松——這張城市名片更有魅力和光彩。當然,跑者本身也同樣需要進化,不只是尊重賽事規則和流程,也包括增加專業素養。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