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賣“醫院假條”現象不時發生,除了破壞正常的互聯網經營秩序、損害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之外,也暴露出線上線下監管體系的失靈
假期將盡,網上出售醫院假條的生意火爆了。店主自稱出售帶有公章的醫院假條并稱“保真”。而醫院的當值醫生表示,不掛號和建檔無法開假條,通過紙張和公章也可看出差異(9月5日《北京晨報》)。
其實,去年足球世界杯期間,網上就在熱賣醫院病假條,引起輿論關注和譴責,如今之所以故態復萌,一方面是商家揪準了節假日的商機,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利益驅動下,再次打出“病假牌”,兜售障人耳目的醫院假條;另一方面說明針對網上非法買賣醫院假條的現象,相關監管和執法并沒有及時跟上。
一般而言,網上兜售的醫院假條當不了真,并非正規醫院流出的真假條,醫院對醫生開具病假條都應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須經掛號、就診、建檔、簽名、批準等規定程序,如果一旦流出也有檔可查,也即所謂“保真”的網上醫院假條,不過是個噱頭,但由于是帶有醫院公章的高仿品,也足以以假亂真,非專業人士輕易無法識破,契合了一些弄虛作假的人士糊弄單位、蒙混過關的心理,導致網上出售醫院假條的生意愈加火爆了。
但無論是制假售假,還是販賣真的醫院假條,如此生意火爆,都是不正常的。說明社會誠信不彰,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見利忘義的社會風氣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如此也催生了買假賣假的“市場供求”機制。而在這種扭曲的“市場”中,不僅透支了社會信用,相關主體也已涉及違法犯罪。
拿賣家來說,一方面醫院假條并非可流通經營的商品,兜售醫院假條涉嫌非法經營,擾亂社會秩序,根據情節輕重面臨工商行政管理處罰乃至刑事制裁。而其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公文、證件、印章等,也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甚至觸犯刑律,將承擔罰款、拘留的行政責任,或將承擔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拿買家來說,一旦露餡則得不償失,乃至滿盤皆輸。一則,利用偽造的病假條欺騙用人單位,不符合勞動合同法或公務員法等相關規定,違反勞動合同以及單位規章管理制度,單位完全可以對其作曠工處理,并給予經濟、行政或紀律處分。二則,這樣的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買家不能因購買到“假貨”向賣家索賠維權。
網上熱賣醫院假條現象不時發生,除了破壞正常的互聯網經營秩序、損害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之外,也暴露出線上線下監管體系的失靈。一方面,電商平臺疏于監督管控,對商家不法經營行為的發現、干預、制約等均不及時、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另一方面,對網店不法經營行為、電商平臺上的違法乃至犯罪線索,或者因為無人投訴舉報,或者因為取證難、查處成本高,或者認為“事情小”,監管執法部門往往也缺乏主動作為的積極性。這些都有違守法誠信經營的市場原則和法治的本義,除了提升誠信素養、推進法治宣傳,和增強買賣當事主體的自覺自律以外,更亟待電商平臺和執法部門的重視和改進,切實履行平臺監管責任,積極主動“亮劍”執法,以營造健康、良性的網購市場環境,維護正常的互聯網交易秩序和社會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