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抗戰勝利70周年,在樂見抗戰劇火爆熒屏的同時,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也引起了爭議和擔憂。許多新制作和播放的抗戰劇中,大多啟用了高顏值的當紅偶像明星,甚至不乏請來許多“小鮮肉”出演抗日英雄。雖然說“美貌”也是一種力量,卻也讓人不能不擔心抗戰劇會不會因這股“看臉”的潮流而“跑偏”。
誠然,英俊帥氣的高顏值“小鮮肉”或許有利于塑造抗戰英雄光輝正面陽光的形象。但是,抗戰劇畢竟是歷史劇,不是只靠“看臉”就行的青春偶像劇,也不是耍耍帥扮扮酷就能引得粉絲尖叫的都市情景劇,更不是一定要搞什么郎才女貌你儂我儂的浪漫言情劇。演繹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原特殊歷史時期的點點滴滴,讓觀眾仿佛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這才是抗戰劇的需求,“小鮮肉”們能做到嗎?
我們不否認當紅的那些“小鮮肉”和“小花旦”中許多人擁有不俗的演技,擁有大量的鐵桿粉絲,但僅僅靠這些就來塑造抗戰英雄形象夠嗎?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他們的粉絲群體和抗戰劇的主流受眾并不吻合,他們會不會把抗戰劇演成偶像劇?他們的檔期往往排得很滿,他們真的有時間和精力沉淀下來研究角色嗎?很多已經形成固有演藝風格和套路的“小鮮肉”會不會習慣性地給抗戰劇植入“時尚元素”?這都讓人不能不感到擔憂。
更何況,相比早前臉譜化、概念化的抗戰英雄人物,如今的抗戰劇更加注意從小人物視角入手,更加注重人物內心和靈魂的刻畫與演繹,更強調對歷史背景和環境的尊重與還原。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的“小鮮肉”們能否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能否正確塑造出人物該有的形象?他們中有多少熟悉抗戰的歷史?有多少人能夠感受到抗戰英雄人物的俠骨柔腸?有多少人能夠透徹理解抗戰英烈們在那個特殊歷史環境中的想法和抉擇?如果這些都談不上,又怎能拍出高質量的抗戰劇呢?
須知,抗戰劇有別于普通的電視劇,它們承載著太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所以就更不能為了收視率或者經濟效益而去大打“粉絲牌”,更不能片面追求演員的“高顏值”,更不能單純衡量演員“紅不紅”。不把這個關系和邏輯理順,搞不好又會出現新一輪的“雷人神劇”。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