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朱維群:關注“絲路經濟帶”的民族宗教問題

2015年08月31日 09:04   來源:環球時報   

  民族宗教因素關系“絲路經濟帶”建設全局

  傳統絲綢之路,通常是指以洛陽、西安為起點,向西經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直至地中海各國的陸上商道。今天中國首倡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由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等一系列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組成的網絡狀開放型經濟貿易體系,其所聯通的國家、地域遠超傳統絲綢之路,但基本構成仍然不脫歷史上的主干。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同時也是“民族融匯走廊”“宗教交流走廊”。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中國境內關聯度最高的地區仍然是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較高地區,比如被定位為核心區的新疆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63%,寧夏回族約占總人口的36%。這些地區同時又是宗教比較活躍的地方,特別是伊斯蘭教具有廣泛社會影響,新疆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近50%。出境再往西,經中亞、西亞直至北非,基本都是伊斯蘭國家,沿線民族、宗教情況復雜,各國政局穩定性及經濟前景無不與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

  我們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無疑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商貿連通、產業鏈分工等經濟活動為中心,但同時也要看到,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民族、宗教因素始終是關系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全局的重要問題。

  沿線民族地區要利用好地緣條件和發展機遇

  在經濟帶國內段,首先要看到,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增加對西部地區的投入,使這里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群眾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地處高原、高寒、干旱、邊境地區,沿線有些地方迄今仍是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兩個概念在這里經常是重疊的。因此,當我們研究如何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機遇和空間加快對外交流、互通時,必須考慮到調動沿經濟帶各民族地區的積極性,用好當地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使其有一個更快的發展。

  為此,國家有必要在這些地方多上一些類似“疆電外送”那樣投入大、效益好、具有長期和多方面帶動效益的項目,增強地方經濟整體實力。避免過去在民族地區資源開發中當地受益偏少的情況再發生,努力使民族地區群眾從項目中多受益,增加就業,提高收入,帶動脫貧。只有沿線各地都有一個較快的發展,絲綢之路才能從傳統意義上的“商路”變成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帶”,才能擁有向西開放的強大推動力和可靠的經濟、社會基礎。

  改革開放頭三十多年,中國對外開放主要是向東,而西部邊陲則被有些人稱為“口袋底”。“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提出和實施,把“口袋底”打通了,中國西部再一次成為貫通歐亞大陸的東西大通道的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新的前沿。在新的開放格局中,與西部境外的經濟合作將迅速擴大,而來自西部境外的文化影響力也勢必顯著增強。沿經濟帶民族地區不僅要抓住機遇,利用地緣條件,就近向西看、向西開放,更要堅持向東看、向祖國內地開放,在與東中部地區各類生產要素的流動、特別是勞動力和各類人才的流動中,增進各民族全方位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依托和融入全國經濟大局。

  新疆境內有9個民族同相鄰國家的民族血緣相親、語言相通,風俗相近,有文化心理上的天然親近感。這是爭取沿線國家民眾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理解、支持和參與的有利條件。同時更要在經濟帶建設過程中運用事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兄弟情誼的力量,不斷增強我國沿經濟帶各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發揮民族宗教的公共外交作用

  歷史上絲綢之路在促進古代中國與中、西、南亞廣大區域宗教交流方面起到過重要作用。可以預見,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為我國西部與境外宗教交流提供更便捷的條件。現代國際社會地緣政治和國家主權概念已大大不同于古絲綢之路那個時代,從國家主權和安全的角度看,國家有責任對這種交流進行管理和指導,有必要總結歷史經驗,使這種交流最大限度發揮正面、積極作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伊斯蘭教界運用宗教交流形式,在中東、北非和東南亞伊斯蘭教界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穆斯林和世界穆斯林的危害,對抗日本在阿拉伯世界的欺騙宣傳,推動了伊斯蘭世界抗日聯盟的形成。這一經驗值得我們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予以借鑒與繼承。

  要引導我國西部廣大穆斯林在向西開放的條件下,堅持伊斯蘭教進入中國千余年來走“中國化”道路的傳統,堅持中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抵制宗教極端化、“去中國化”、一切以外國馬首是瞻的傾向發生和滋長,抵制一切對國家主權構成威脅的外來滲透。這是中國伊斯蘭教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經濟帶國際段,各國普遍有著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強烈愿望,也各自擁有自己的優勢。但同時這些國家經濟實力不一,有些國家內部還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民族和宗教問題,這些都對經濟帶的未來構成潛在威脅。

  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段建設要努力探求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社會各方的利益平衡點,項目的實施要盡可能惠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惠及當地百姓,包括更多使用當地各民族、部族員工,增加其就業率,提高其技能水平,輸入適用技術。研究、尊重沿途國家和地區同中國之間文化的差異性和法律體系的區別,多方開展人文合作,倡導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民族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善于發揮宗教在改善與相關國家關系中的公共外交作用,支持有關國家化解本國由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沖突、矛盾,同時努力避免卷入他國宗教、教派、部族爭端的旋渦。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十分注意防止鄰近國家與地區的民族宗教問題向我國溢出。

  經濟帶國際段特別是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路線的建設,必須密切關注和研究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影響,警惕和防范境外宗教極端主義、暴力恐怖主義的破壞以及對中國的滲透、顛覆、分裂活動。經濟帶建設從宏觀規劃到具體項目決策,都要從社會政治角度進行風險評估,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同各相關國家共同建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和反暴恐合作機制,維護好中國自身利益和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利益。(作者是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