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浙江衢州市41歲的男子葉風(化名)拿著醫院買的手術剪、手術刀和鑷子等工具,在家中衛生間里,給自己切除口腔右側新長出的腫瘤。從5月20日開始,葉風已經十幾次這樣為自己“動手術”了。(6月25日《華商報》)
一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再則誰不知道用剪刀自切口腔內的腫瘤會疼且有危險——可能會有大出血或感染的風險。不是被逼到走投無路,誰又會采取用剪刀自切腫瘤呢?突患癌癥歷經13次化療,因為家里沒有再多的錢,也不敢挑戰風險,葉風拒絕了切除面部器官的建議,也放棄了手術。
看了心如刀割——這就是經濟拮據患者“生命搏死命”作出的最后的一搏,口腔內的腫瘤越來越大,這導致葉風的呼吸和進食都很艱難,“我不拿下它,它就拿下我。”無奈之下,葉風只好自己給自己動起了刀,頗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感與使命感。
時至今日,言必稱“看病難”或許已顯得有些矯情,即便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新農合”也實現了基本的全覆蓋,但如何來醫治大病至少尚未成為一種可承受之重。上醫院看個感冒都得花上百成千元的,更別說做手術了,“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幾年活白干”即為明證。“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生活原本已經很拮據,要是手術費能便宜點,或許他不會多次用剪刀自切腫瘤的。
這到底是自切腫瘤者病了,還是我們的社會病了?還是那句話,希望我們醫療改革的腳步快些再快一些。今天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我們不能靠吸引媒體注意的方式,去讓特困群體受到關愛;也不能靠遇到一個救一個的隨機方式,去對特困群體投灑愛的雨露。是到了進行系統性制度救濟的時候了。作為以公共、基本為履職要旨的政府部門,理應給他們進行托底,盡力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點。作為以公益、慈善為訴求的社會組織,也應當有定向的扶助,給特困群體免于在苦難中不能自拔的自由。
記得今年兩會期間內蒙古包頭市某村村民張才期盼:目前納入大病醫保的疾病已達20種,基本可以涵蓋一些常見的大病。但是,一些罕見病或慢性病,由于醫治難度大、治療費用高,同樣急需大病醫保的保障。特別是癌癥治療花銷大,報銷比例能不能再提高一些?雖然現在新農合相比以前,提高了一些,但比例還是太低。英雄所見略同,同是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紅十字會曲阜醫院院長姜健也遙相呼應:重大疾病病情嚴重、治療周期長、花費高,已成為普遍性社會問題,應由政府牽頭,建立醫療、衛生、慈善等部門參與的重大疾病救助機制。
既然百姓有期盼,代表有呼應,這就尤須守夜人——政府部門在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快馬加鞭拼一拼。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