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嚴重堵車,馬上變得焦躁不安,不停地抱怨、鳴笛;碰到前車慢騰騰,恨不得一腳踩油門沖過去,超過之后還想以牙還牙,慢慢開;見有人亂變道,恨不得自己開裝甲車,上前碾碎對方的車;看到行人違章過馬路,忍不住罵人“找死”……一開車就像變了一個人,連自己也不認識,這就是典型的“路怒癥”。
路怒不斷上演,仿佛“路怒癥”是一種傳染病。14日媒體曝光,武漢兩司機80秒內相互別車9次;17日,杭州17歲高中生小馬因勸誡違章被“路怒”車主暴打;18日下午,濟南一正常行駛公交車被一“路怒男”逼停,僵持了20多分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對北京、上海、廣州3城市隨機抽取900名司機做問卷,35%的司機承認屬于“路怒族”。
一提“路怒”,很多人就把它歸為個人修養問題,有媒體極度夸張地形容“路怒族”患上“鋼鐵俠幻覺”、“臥室幻覺”。毋庸諱言,“路怒”是個人情緒表達,當然與個人的修養、素質、性格等有莫大關系,如果個人修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境界,當然不會在意其他司機的行為,不存在“路怒”現象。但是,“路怒”絕不僅僅是個人修養問題,否則很難解釋“就像變了一個人”的劇變。科學家通過“汽油味會讓老鼠變得更有攻擊性”得出結論,汽油味是引發司機“路怒”的原因之一。
心理學家認為,去個性化導致“路怒癥”。意指個人在群體中,抑或當身份是隱匿狀態時,出現平時不太會有的不負責任行為,汽車關閉車門和車窗后身份就處于“隱匿狀態”。交通研究數據顯示,汽車擁堵在7分鐘以上,就很容易使車內人員產生心理躁動!奥放濉逼毡轶w驗表明,交通管理跟不上,個別司機違章、危險駕駛行為沒人管治(比如隨便壓實線變道、濫用遠光燈等),也容易讓人生氣,并通過“路怒”方式發泄出來。
“路怒”治理至少應從三個層面著手:一、針對司機。要進行相關教育和指引,提升文明素質與個人修養,合格司機從自身做起,自己不“路怒”也不給他人制造“怒”的機會。二、針對交通環境。加強交通管理,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城市擁堵現象。三、針對交通執法。不妨像治“酒駕”一樣,給“路怒”劃法律紅線。美國有不少州陸續在立法中明令禁止“攻擊性駕駛”行為,如特拉華州《機動車與交通法》就規定,駕駛人在駕駛過程中有以下行為的,構成“攻擊性駕駛”:違反交通信號,右側超車,道外駕駛,未保持安全距離駕駛。一旦違法,就可能面臨罰款、扣證處罰。
“路怒”不是病,病起來要命。有病要吃藥,吃藥就吃“復方藥”。多管齊下,治病救人。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