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勝利落幕。
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自創辦以來已經逐步樹立起“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品牌,成為我國文化產業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本屆文博會共有2286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加,參展商數量再創新高;遍布深圳各區的61個分會場和76個專項活動點,也為歷屆數量之最……拾級而上的文博會創造了一個個文化奇跡,制造了數不勝數的“歷史之最”。今日的文博會,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風向標,展現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匯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磅礴力量,助推一個個文化夢想的揚帆起航。
文博會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這與其自始至終秉承的改革創新精神分不開。從國家層面來看,文博會的發展壯大得益于中央推動文化建設的種種探索,包括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兩翼齊飛、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制定一系列國策等。從地方層面來看,文博會的成功得益于廣東特別是深圳的稟賦和擔當,廣東是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排頭兵,深圳更是居于排頭兵的前列,這樣的定位和特質為創意、創新、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時至今日,文博會已經在特區沃土生根發芽,培育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電商”等產業發展新模式,并且帶動廣東以及全國的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實現了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
本屆文博會首次開辟了“創客空間”展區,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創客機構集中展示了精彩多元的創客文化,為當前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再添一把火。這是改革創新精神在文博會上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在創新創業的時代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同樣是大有可為的領域。“文化+”的模式,使所有想創業創新的人都可以在文化產業中尋找到自己的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文化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心骨”,而且正在發揮“助推器”和“新引擎”的作用,引領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了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以深圳市為例,目前全市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文化創意企業超過100家,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超過20家,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下快速崛起的一個強勁增長極。
文博會是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窗口,我們要借助文博會的助推器作用,繼續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文化發展繁榮。要圍繞“文化+”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積極利用高新技術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發展新空間。要推動文化企業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領域立法,完善和落實有關文化經濟政策,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要著力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建立體現自身獨特優勢、可持續的經營模式,促進文化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打造一批文化“航母”。要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發揮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出口活力,鼓勵文化企業到海外直接投資、本土化發展,推動文化貿易提質增效。要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擴大文化消費市場,支持各種小微文化企業發展,依法規范市場秩序。
放眼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歷史大勢,我們更為清晰地看清文博會與國家、世界和時代的密切關聯,看清其責任、使命與擔當。未來,我們要堅持并完善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辦展方向,在新一輪改革大潮中為文化產業全鏈條輸送資源,為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