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打通了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戰略通道,將沿線國家納入中國發展軌道,為我國長遠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在這一戰略下,如何更好地實現交通、貿易、金融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在信息時代和航空時代的雙重主導下,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大空間時代。一種以國際樞紐機場為依托,通過空中通道和信息化通道與世界重要經濟區取得密切聯系,為人流、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在更大空間流動提供平臺的綜合性新型門戶城市——國際空港城市正在興起。美國的孟菲斯機場被認為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空港城市,每年給地區經濟帶來的影響高達220億美元,創造16.6萬個就業崗位。
自1959年愛爾蘭成立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開始,空港城市已經歷了四代演進,第一代純粹是機場,第二代是機場加配套服務區,第三代是機場加臨空經濟區,第四代是國際空港城市。目前世界上許多空港城市正在由第三代向第四代過渡。
國際空港城市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區域經濟理論,打破了產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沿海、內陸梯度轉移的規律,構成了全球高端產業以國際空港城市為平臺,點對點、跨洲際網狀布局,在全球配置資源的大空間格局。
近五年,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樞紐機場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長率平均值普遍高出所在城市GDP增長率。全國各地已經認識到建設空港城市的戰略意義,目前已規劃建設了60多個空港城市,普遍定位為本地區未來發展的增長極或引擎。
但整體看,我國空港城市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空港城市自身規模小,驅動經濟發展的力量還不夠大。而且,大部分機場與城市主城區都有一定距離,幾乎沒有城市應具備的任何功能,如果采取傳統的城市新區“滾動開發”模式,根本不可能借助主城區已有的功能。因此,我們更應該使用“功能整體構造、項目協同建設”的全新開發模式,比如2011年6月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成立以來,瞄準第四代空港城市定位,把146平方公里分為五大板塊,同時構造商業、會展、保稅、居住、休閑等城市功能,同時布局飛機維修、航空物流、加工制造等臨空產業項目,已形成了空港城市功能與產業協調推進的局面。
未來,世界核心樞紐城市的分布,將逐漸擺脫對海岸線、河流和交通線的依賴,呈現出依托空港在全球均衡布局的趨勢。誰擁有國際空港城市,誰就掌握了配置全球資源的主動。我們應加快布局國際空港城市,搶占發展制高點。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