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居民角度看,要實現消費市場擴大升級,必須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能消費”,就是要讓居民“有錢花”。“敢消費”,關鍵在于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愿消費”,就是多提供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完善消費環境,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
10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發揮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用,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的情況下,通過持續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加市場有效供給,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將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今年前3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表明消費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但同樣不應回避的是,我國消費市場目前的發展水平,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仍然存在明顯不足。如果能夠抓住當下有利的改革窗口,加快破除一些體制機制層面的束縛,我國消費市場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的水平也將得到升級。
從消費主體即居民角度看,要實現消費市場擴大升級,必須首先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所謂“能消費”,就是要讓居民“有錢花”。換句話說,只有居民收入增長了、腰包鼓了,才有進行消費的能力和本錢。近年全社會整體收入水平明顯提高,但也存在貧富差距有所擴大、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還不強的問題。因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出臺涉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使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多渠道促進農民等群體收入增長,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所謂“敢消費”,關鍵在于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居民收入增長與社會消費增長之間并不必然存在正相關關系。如果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過低,群眾關于養老、教育、醫療、住房等保障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那么即便群眾手里有了錢,也會儲蓄起來不敢花——這也是我國居民儲蓄率長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健全社保體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就是要通過織牢社會保障這張大網,解決居民有錢不敢花的后顧之憂,增強居民消費的底氣。
所謂“愿消費”,就是多提供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完善消費環境,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我國消費市場發展受到部分壓抑的另一現實原因,是消費環境不夠完善,如因市場秩序不規范、企業誠信缺失、政府監管不嚴格等原因,導致消費市場內假冒偽劣商品較多、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人們對食品安全領域問題頻發、旅游市場“宰客”不法行為難杜絕等多有不滿。再如,一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如國內貿易流通關卡過多等,增加了消費成本,也必然會抑制最終消費行為的實現。因此,通過推動監管改革及相關立法,加大對不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實現我國消費市場擴大升級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下一步重點推進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旅游休閑消費、養老健康家政消費等6大消費領域建設。這些領域的特點,既符合產業變化趨勢、極具增長潛力,又符合民生需求、有助結構調整。相關產業企業若能加大創新力度、增加有效供給,將實現我國消費服務與消費需求升級之間的對接。(經濟日報記者 張 偉)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