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過數十家網吧后,55歲的劉國華(化名)終于在成都市通錦路一家網吧,找到了正埋頭打游戲的兒子劉寧(化名)。八年前,劉寧以近650分的高分,成為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四年前,劉寧大學畢業,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開始沉迷網絡,四處流浪。(2月11日《成都商報》)
從昔日享受無數人鮮花與掌聲的縣高考狀元,到如今有家不能歸的街頭流浪漢,劉寧的人生可謂是一路向下,充滿了各種失落與遺憾。有人覺得這和當前社會的大環境有關,比如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比如年輕人在求職就業時遭遇種種不公平。
但是在筆者看來,以上這些在他一路向下的人生道路上,可能或多或少有過影響,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他的人生態度問題。國家和社會當然要為每個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機會”,但是如果缺乏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一個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那么一切都將淪為空談。
回頭再看昔日高考狀元劉寧的人生之路,當他以“狀元”的身份進入大學以后,已經開始人生的迷失,導致畢業的時候連最基本的大學畢業證書都沒有按時拿到。而進入社會以后,在工作上更是好高騖遠,挑肥揀瘦,最終導致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并且在家人的失望與指責之中徹底脫離了主流社會,把自己封閉起來,淪為社會的邊緣群體。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高壓力,又充滿各種競爭的社會中,絕大多數年輕人活得都不輕松,不容易。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通過刻苦與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尋找突破口,尋找人生出彩的機會。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種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精神,最忌諱的就是好高騖遠,脫離現實。為什么我們身邊那些從社會最底層做起的人,能夠在幾年十幾年之后實現人生的逆襲,取得世人眼里的成功,而一個曾經考過高考狀元,進過名牌大學的人,最終卻成為了街頭流浪漢?能力只是一個方面,態度才是決定問題的關鍵。
比如現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劉寧仍舊覺得一般人的生活方式沒有意義,找不到目標,如果在“戰爭年代”,他可能會更有價值,更有作為。這種觀點,本身就說明他對現實的逃避,在為自己的不努力尋找各種借口和理由,這樣的人生態度,如何能取得哪怕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劉寧是不幸的,但值得慶幸的是他還年輕,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而他的經歷,卻給所有的年輕人敲響了警鐘:你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世界,世界就會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你,回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