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發輿論熱議的諸多問題,多出現于新興行業。強化對新興行業的監管是社會共識,但采用什么樣模式的監管才有效率和公平,卻是一個仍待思考的問題。
我們首先來看物流快遞業。物流快遞業是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隨電子商務而興起,發展迅速,它與傳統的郵政快遞服務模式完全不同。然而,近年來,快遞業連發了一系列問題,如暴力分揀、售賣客戶信息、監守自盜,現在則爆出了導致1死多傷的“毒快遞”惡性事件。據報道,卷入“毒快遞”的除圓通快遞之外,還有至少五家其他大型快遞公司。事件雖發端于偶然,但問題卻在行業中早已是普遍現象。
我們再來看家政業有關的新產業。近年來,“月子會所”在大中城市有“遍地開花”之勢,其經營模式不是傳統的上門服務,而是集中于高級會所,對孕婦或產婦和嬰兒提供集醫學、飲食、營養、護理于一體的高端服務。據媒體報道,今年年初,常州一家月子會所內7名新生兒接連感染重癥肺炎,甚至被下發病危通知書;去年12月,武漢一家月子會所的護理人員將生理鹽水和醫用酒精搞混,用濃度為95%的酒精清洗嬰兒口腔,寶寶確診口腔黏膜受損和扁桃體發炎化膿。
幾乎在所有發展迅速的新興服務行業中,都可以看到高速發展背后隱藏的巨大市場風險甚至是公共安全風險。新興行業與傳統或成熟行業之不同,在于新興行業的“暴利動機”強,引發社會資金盲目跟進,更容易受惡性市場競爭之阻擊,導致服務質量雪崩式下降。快遞業除少數堅持直營營銷之外,大多數快遞公司采用滾雪球式的加盟營銷方式,導致同質競爭,價格競相壓低,服務沒有達到承諾的水平。
在對傳統或成熟行業規制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善而調整新興行業行為規范的法律遲遲不到位的情況下,管理部門多采用突擊檢查、停業整頓等傳統“事后監督”模式。如針對“毒快遞”事件,郵政管理部門要求就行業是否遵守“驗視制度”來個大檢查。這樣的大檢查肯定是有用的,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率和公平的,因為這個全行業大檢查,使已經在市場上走上規范或被認可的企業也被“連坐”。
所以,針對“大浪淘沙”式的粗放競爭的新興行業,應把握其特點,創新思維,開辟預警式監管模式,以便能提前介入問題進程,從而在問題還沒有上升為惡性問題之時就能引導問題的良性自愈。預警式監管模式屬于管理部門和行業的互動,對已經偏軌明顯和已經不被行業合理認可的行為,應提前作出警示和干預。當然,要進行有效的預警式監管,還應明確監管主體,監管主體長期不明,或監管主體之間職責不清,也是監管失效或失能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