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暄與是一名地下“自助捐精”者,成千上萬和他一樣的人,白天忙于高檔寫字樓或者市井之間,夜晚降臨時,則流連于酒吧昏暗曖昧的燈光下,等待著再一次捐出自己的精液。閃爍不明的酒吧燈光下,他們黑暗中的身影,折射出的是中國大規模“精子荒”的現狀和焦慮。(9月24日《新快報》)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廣東等地精子庫鬧“精子荒”,使“捐精”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此前,“捐精買房”的謠言,被有關部門及時澄清;如今,地下“自助捐精”新聞的出現,又惹人眼熱心動。特別是,“自助捐精”已形成一種地下市場,從事這項“產業”的男子成千上萬,暴露出了捐精領域亂象叢生。
眾所周知,捐精是指志愿者通過精子庫或相關機構,把精子捐獻給想要孩子的不育不孕夫婦或求精者,是供精與求精方在不發生性關系情況下,使對方達到受孕目的的一種人工輔助生育技術與手段。可見,捐精同義務獻血一樣,是一項公益事業,公益事業顯然是以獻愛心為主的。然而,與義務獻血相比,捐精事涉個人隱私與生殖倫理,因而其在要求和程序上比義務獻血更嚴格、更復雜。問題是,獻血有義務獻血法規范,而捐精則無專門的法律約束。
根據2006年衛生部公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有關規定,捐精必須在正規的精子庫或相關機構進行;一個合格志愿者,在我國只能在一家精子庫捐精;每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受孕,一旦滿5名,這份精子就將被銷毀;特別是,捐精是供精與求精方在“不發生性關系”情況下進行的。應該說,這是規范捐精行為的有關法規。可見,“自助捐精”與此規定相悖,是一種違法行為。至于所謂的捐精“直接方法”,屬于男女涉交行為,更是違背了社會公德。
可見,比“精子荒”更可怕的是“監管荒”。“自助捐精”在網上和坊間流行,顯然鉆了有法不依、監管缺位的空子。不可否認,目前對輔助生殖技術和捐精行為的管理,依據的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等衛生部的諸多部門法規,顯得既龐雜又針對性不強。但有關部門不能放著現有的法規不用,而去坐等國家頒布專門的法律。
我們既要禁止“自助捐精”等不法行為,又應考慮到生育障礙患者渴望擁有下一代的心愿,從法律監管程序上予以分別對待。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勢必應引起社會各界對其監管層面的修改和同步,而不僅是倫理上的指責和法律缺位的抱怨。因此,對于捐精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既要加快立法規范,更要加強嚴格管理。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