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河南省安陽縣辛村鄉,有一個投資千萬近萬畝的土地整理項目。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農田水利條件,促進糧食增產豐收。然而讓人不解的是,這么好的一個惠民項目投入使用不到三年,便成了擺設,農田灌溉基礎設施更是便大面積損壞。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惠民項目不惠民?(8月30日 新華網)
好個投資“千萬”的土地整治工程!本以為是村民“翹首以盼”的“民心工程”,但結果讓人“驚呆”了:項目區近8成新修建的基礎設施已損壞,機井長期干涸,地埋管道幾乎成了擺設。如此“豆腐渣”工程,讓廣大群眾如何傷的起?而筆者想問,這樣一個漏洞百出、偷工減料的工程,當初是怎樣通過質量驗收的?
首先,村干部“毫不知情”,咋就簽了字、蓋了章?從官方答復可以知道,村支書如果沒有簽字,村里邊沒有蓋章,驗收是通不過的,也是領不到款的。但村支書卻說他沒簽過字,村兩委負責人也對“鋼渣路鋪了多少,打了幾眼井,多少地埋線,總造價”等具體情況毫不知情。那么,誰簽的字、蓋的章就有待深思了!也期望有關部門能深入調查,辨別“真偽”,還村支書“清白”,也讓村民們清楚明白!
其次,層層驗收時,“專家”們都成了“睜眼瞎”?安陽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李建軍表示,這個項目投入使用時,省市專家組都來驗收過,省國土資源廳有關部門的領導還親臨現場查驗過。既然各級領導、專家們都來“驗收過”,那為何沒能發現如此多的工程“漏洞”?是 “水平不夠”,還是“走過場”,恐怕都不是群眾希望看到的。相關部門應該做到信息公開,別都成了“瞎子”,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再次,施工方偷工減料、濫竽充數,“底氣”何來?村支書指出,施工方不僅有偷工減料的行為,還有濫竽充數的嫌疑;但當他在現場發現并提出問題時,卻根本不起作用。施工方如此“霸氣”,令人不解,難道有什么“背景”?國土部門“把舊井統計成新修井”的做法或許給出了“答案”。連村支書家能用的井也給“頂了數”,施工方和國土部門如此“默契”,也難怪他們“底氣十足”。
最后,千萬工程成了“豆腐渣”,誰來“擦屁股”?民眾也能理解,國家投資這個大工程,資金投入這么大,是真正想為群眾辦好事,也想把質量搞好。但工程成了“豆腐渣”已是事實,后續“查漏補缺”工作又該誰來出力呢?政府恐怕不能丟掉“爛攤子”。從大的方面說,政府是為民服務的政府,“一包到底”就是其職責;從小的方面說,在“保質期”內,該工程隊負責維修,政府也應參與監督管理。
而更值得深思的是,好好的“民心工程”搞成了“豆腐渣”,誰來為之“買單”呢?這恐怕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公信力“得失”的關鍵!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