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發言人昨天談兩岸關系時重申,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沒有變化,民進黨不改變“臺獨”立場,我們就不會與其進行黨際交流。臺灣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目前正在大陸訪問,并有成果。大陸歡迎民進黨成員以個人身份來訪,與拒絕同民進黨做黨際交流并行不悖,大陸堅持這一政策并使之產生政治效果的能力不斷增強。
大陸就是要在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不留“猜”的空間。兩岸實力對比在加速朝著有利大陸的方向變化,巨大的實力差轉化成對“臺獨”不斷加碼的壓力,逐漸達到“影響島內政治”的級別,大陸顯然已不完全是島內政治的“局外人”。
臺灣島逐漸處于大陸維護國家統一這一政治意志的絕對影響之下,對抗這一意志的力量將最終失去政治前途。民進黨已經隱約看到這一趨勢,現在的問題是它的調整需要一些時間。
國民黨重回政權的這幾年讓臺灣社會感受了因遠離官方“臺獨”運動而享受充分和平的好處,讓臺灣民眾放棄眼前的穩定,重新跟著民進黨為了“臺獨”鋌而走險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2016年民進黨如果仍然堅持“臺獨”主張,與國民黨打“統獨戰”,它很可能會再一次摔跟頭。
雖然離新的臺灣“大選”尚遠,但已能看到民進黨的意志動搖和猶豫,他們為不得不堅持一個虛偽政治理想的壓力而感到煩惱和沉重,他們“嘴硬”,因為他們雖然知道堅持“臺獨”只會拖累民進黨的未來,但他們一時找不到擺脫“臺獨”的萬全之策,不知道如何過渡才能使他們避免滿盤皆輸的風險。
只要兩岸持續當前的分離狀態,“臺獨”作為一種思潮就無法避免,但這與它作為臺灣政治的最大牽制力之一完全是兩回事。大陸就是要保持高壓,將“臺獨”主張逐漸驅離臺灣政治舞臺的中心位置,讓它成為邊緣化的東西,成為一種不入流的玩鬧。
徹底戰勝“臺獨”已經露出曙光,盡管仍有一段路要走,但我們的勝算已經不再有懸念。這實際將是中國大陸通過實力和意志實現的對一項重大政治挑戰的“不戰而勝”,迄今的成果應當為我們帶來鼓舞和啟發,增添我們繼續這樣做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重大政策的明確性應當成為中國今后針對內外事務的普遍策略和態度。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只要中國政府的態度足夠鮮明和堅決,會有越來越多的力量愿意與之相向而動,這是全球政治的基本規律之一。在香港問題上、內地重大問題上,中國政府都需表態明確、及時,政策模糊往往是社會困惑的源頭。
陳菊這次來訪開始稱“中國大陸”,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口一個“中國”,她在高雄市政府成立的協調機構稱為“兩岸工作小組”,也不像民進黨那樣叫什么“中國事務委員會”。陳菊是幫民進黨拿下高雄的“功臣”,她的這些“微妙變化”是同一個大趨勢的細節展示。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尚需時日,但未來問題的真正核心是大陸力量和亞太力量格局的變化,島內的民意總體上會同這些變化互動,而不太可能與之隔絕,甚至尖銳對抗。這一判斷之所以可靠,是因為我們把臺灣社會的基本理性作為形成這一認識的出發點。用一句臺灣民眾耳熟能詳的話,那就是“形勢比人強”。▲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