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營企業家進入壟斷領域進行投資時,那種“看得見、做不得”的尷尬處境,讓人“又愛又恨”。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玻璃門”和“彈簧門”是阻礙其實現“中國夢”的絆腳石。當前,徹底打破兩個門,不僅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或者必然趨勢。
“玻璃門”、“彈簧門”的存在,使得民間投資有錢無處投。在前不久舉行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
當前經濟低迷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形勢的常態,與此同時,7%的GDP增長速度也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這個態勢下,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發展前景越來越突顯出來。有數據表明,近二十年來,民間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已從30%上升到60%。
另有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398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3.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4%。筆者以為,民營經濟將成為未來固定投資的重要主體,并且將在“穩增長、保就業”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允許民間投資進入到壟斷領域,不僅是促進民營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為當前整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與動力的需要。
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市場機制本身對經濟運行具有自動調節作用,是能夠調整一般性經濟波動的。民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之一,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
近期,有學者提出,今后五至十年后發展機遇很多,預測今后五至十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靠民營資本。筆者以為,實際上,現在民間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力。并且,在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仍需保持一定量的固定投資,但需要民間投資參與進來。因此,為民間資本打開“兩扇門”,不僅可以助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還可以實現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中國夢”。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