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沒”的消費券,在二手平臺卻很充足;本該惠民的消費券,卻被黃牛明碼標價批量倒賣……日前,上海警方會同有關部門破獲了2起涉消費券違法犯罪案件。案件中,黃牛通過更改手機IP地址領券,或倒賣,或與商家勾結,以虛假消費套取政府補貼,引發關注。
消費券的公平發放,是一項惠民生、促消費的重要工程,不該也不能淪為黃牛賺取差價、非法獲利的工具。這不僅破壞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市場秩序,侵害了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削弱了政策的正面效應和實施效果,暴露出消費券在發放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漏洞。應采取果斷措施,嚴厲打擊轉賣消費券、騙取補貼的行為,避免民生福利“跑冒滴漏”。
加強監管是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的基礎。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消費券發放和使用過程的監控力度,加強對異常活躍賬戶或IP地址的識別與監控,追蹤可疑的消費券流向,對異常交易和騙補行為迅速響應、及時查處。在申請和核驗環節,可以強化實名驗證,增加轉手交易難度。
在消費券發放和使用上,應堵住漏洞,進一步優化流程。通過采取提高跨地域搶券技術門檻、完善消費過程中的身份核驗等措施,壓縮“黃牛”倒賣消費券的空間。
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大對平臺上消費券轉賣信息的巡查力度,及時更新監管關鍵詞,下架涉嫌違法違規的商品,及時發現違法倒賣線索,配合相關部門揪出背后的黃牛團伙。
針對參與消費券使用的企業,相關部門可深化與商家的合作,將消費券直接嵌入商家支付流程,確保每一筆消費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同時,增加消費券違規倒賣的成本,對于參與騙補的商家,不僅要依法給予處罰,還可以通過列入“黑名單”等措施,限制其參與消費補貼。
要使消費券政策更加精準、真正惠及廣大市民,需要多方通力合作,不斷調整、完善和優化政策舉措,使其更加貼近社會需求和群眾期盼。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政策的公正性與有效性,避免惠民舉措在執行過程中“跑冒滴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