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一名女游客在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時,突然懷抱孩子跨過護欄,沿著兵馬俑坑的坑道大步行走。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不時有周圍游客發出驚呼。越過幾個土坎后,該女子被保安帶離。
西安市臨潼區相關部門回應稱,事發當天景區附近降雨,孩子淋雨后發燒抽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后家長特別著急,一號坑內游客特別多,她一時出不去,情急之下進去了,保安現場詢問情況后,就趕緊讓家長先把孩子送去救治了”。
孩子母親情急之下慌不擇路是可以諒解的;保安的通融,體現了硬性規則下的柔性關懷,值得點贊。所幸孩子第一時間能夠得到救治,坑內文物也未受到損壞。
這次偶然事件,讓所有人都捏了把汗,畢竟進入文物保護單位的非開放區域屬違法行為。值得反思的是,博物院內若有應急通道可走,這名母親又何須違規跨越護欄?此次需要救治的是孩子,家長尚能抱著越過護欄爭取時間,下次如果換成老人,又該如何“另辟蹊徑”?正是應急救助體系的缺位,將急需救助的游客困在了“單行道”上,威脅游客及文物的安全。
博物館相關條例規定,博物館應具備確保觀眾人身安全的設施、制度及應急預案。現下博物館游火熱,游客增多,博物館內發生緊急情況的概率自然增大,應急措施也該相應完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熱門場館,兵馬俑一號坑又是熱門中的熱門,應急管理體系更不該“慢半拍”。抱娃進兵馬俑坑的舉動,也給其他博物館及景區提了個醒,景區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拓展人流量和設備維護上,要在真正關涉游客安全與實際需要方面多留心、多下功夫。
游客抱病娃進兵馬俑,雖為個例,但要想下不為例,就需有成熟的應急預案。管理井井有條,出現突發情況,景區可以有條不紊地應對,游客也不至于慌不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