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跑出加速度!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比2023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71天。(8月13日新華社)
突破1000億件、提前71天,究竟意味著什么?說得有“畫面感”一點,去年要奮戰到10月底才能達成的“業績”,今年8月份已經完成!而1000億件,這個數字著實龐大,乍看起來或許讓人“無感”,不妨將其“拆”開來看:就人均而言,它意味著截至昨日,全國平均每人已收到71.43個、每月有約10個包裹;從時間看,平均每秒鐘有5144件、每天有4.4億件快遞飛馳在神州大地!
再往深處看——
從“量”看“質”。提前71天突破千億件,意味著包裹跑得更快了。就拿生鮮電商來說,寧夏中衛的西瓜、新疆喀什的櫻桃、浙江金華的葡萄、廣東陽江的菠蘿蜜……“昨天在樹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到消費者手上”早已成為現實。而在越來越快的背后,是物流網絡越織越密、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持續健全;是技術賦能,數字化、智能化為快遞業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推動行業持續加速、提質、增效。
以“形”看“勢”。倘若追蹤快遞的流動軌跡,不難發現,快遞業并非一般的行業,它就像一個“超級連接器”,可連接生產消費、打通千城百業、連通線上線下、暢通內外循環。正因此,它被稱為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據統計,今年全國快遞業最高日業務量超5.8億件、月均業務量超130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小包裹”推動大發展。不斷刷新的“快遞成績單”,展現著快遞業快馬加鞭的發展勢頭,更蘊含著蓬勃的經濟脈動,映射著熱氣騰騰的活力中國,是我國消費市場不斷回暖、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縮影。
再往前看,還能看到廣闊前景、無限可能——
在“空間”上開拓。拓“空間”,說到底就是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得更遠。比如,要下沉。今年是“快遞下鄉”工程啟動十周年。各地不妨以此為契機,加快推動快遞進村提檔升級,著力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更好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要進廠,持續拓展“快遞進廠”的體量,推動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出新天地。要出海,加速完善國際寄遞服務網絡,讓“快遞出海”步伐更穩健。
在動能上求新。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快遞業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接下來,要繼續向“新”突破,深化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讓無人快遞車馬不停蹄、快遞“從天而降”、智能安檢大顯身手等場景愈發多見,有效提升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要繼續逐“綠”而行,加速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運用,讓包裹更“瘦”、更“綠”、更輕。
小包裹,大作為。1000億件只是一個節點。隨著寄遞速度不斷刷新、服務觸角持續延展,快遞業必將更好發揮服務生產、促進消費、暢通循環的先導性作用,交出更亮眼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