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吸收采納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了生物工程技術人員等19個新職業和汽配銷售經理人等28個新工種信息,并調整變更了11個職業(工種)信息。
您從事什么職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句問候語高頻出現。職業,不僅標志著一個人的身份和角色,也照見了國家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趨勢,還體現了社會的職業觀念和勞動理念。可以說,每一次職業變遷,都能折射出不同的“風景”。
發展新機遇。新職業是新的就業蓄水池。過去我們常常講三百六十行,如今,新職業批量涌現,還被官方“蓋戳認證”,不僅在拓寬“三百六十行”的邊界,也打開了一片就業新天地。本次調整,“上新”了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口腔衛生技師等新職業,更新了生活服務體驗員、休閑露營地管家等新工種……這些貼近我們當前生活的職業類型,既能提高相關從業者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獲得感,也能鼓勵更多人找準就業創業機會,從而一展身手、成就自我。
經濟新活力。新職業一頭連接著社會需求,一頭引領著發展潮流。總體來看,此次“入編”的19個新職業,半數以上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這與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調整、技術躍遷升級密不可分。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都是緊貼前沿技術的“數”“智”職業,都代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方向。正如業內人士所說,新職業如同一面鏡子,照見的是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也是我國經濟不斷迭代的內在活力。
當然,為新職業“正名”,只是第一步。要實現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奔赴”,達到“同頻共振”效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宣傳引導先行。為何將“宣傳”置頂?從現實經驗來看,在新與舊的切換中,常常存在著一定矛盾。比如前段時間,無人駕駛汽車在一些城市試點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對職業司機前途的擔憂。因為面對新職業的沖擊,難免有人準備不充分,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從認識、觀念層面先行一步,做好充分的闡釋和引導,既要讓全社會認識、接納這些新職業,又要讓從業者主動求新求變、及時跟進學習。
配套保障到位。說到底,宣傳引導改變的是觀念,要真正促進新職業健康發展,還要落腳于“實在”層面。要盡快為新職業制定行業規范,引導企業規范用工行為。比如資格如何認定?工時怎么衡量?獎懲辦法如何實施?只有充分保障從業人員的各項權益,才能增強其歸屬感和幸福感,為“人盡其才”免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