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考生來說,近日里最想收到的“快遞”,莫過于錄取通知書了。而作為給陜西師范大學5200余名新生的第一份“見面禮”,7月15日,陜師大的退休老教授們又開始揮毫提筆,為2024年新錄取的新生們手寫錄取通知書。該校這一傳統已堅持了18年,被譽為高校最走心的錄取通知書。(7月15日 央視新聞)
高校錄取通知書的歷史已經很久。但傳統的錄取通知書雖簡單明了,卻缺乏創意和個性,難以彰顯學校特色。后來的錄取通知書陸續增加學校的景觀圖片,展示了校園的美麗,但仍給人一種單調之感。隨著智能科技發展,許多高校打破傳統,用心用情、花樣百出,使不少獨具本校特色的錄取通知書不斷“上新”:高性能鈦合金材質的“金”鑰匙、盲盒版校徽紀念章、薄如蟬翼的“5G鋼”紙制的錄取通知書、精美的“銀杏硅葉芯片”、打破國外壟斷研發的國產芳綸紙……這些充滿創意的錄取通知書,都蘊含對考生多年寒窗苦讀的肯定,還飽含學校的期許與祝愿,值得肯定。
不過,凡事均應有度。錄取通知書的本意就是通知考生已被錄取,錄取通知書是新生入學報到的憑證。投入精力和財力,在錄取通知書的設計制作中別出心裁,固然蘊含對新生的關愛,但也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經濟開銷;且如競相效仿,“卷”出連鎖效應,會引發攀比,助長奢侈、浮躁之風。倘一件通知書加上郵寄費用動輒數十甚至數百元,開支數額之龐大可想而知。高校一分一厘的經費支出,都來自國家財政撥款。若錄取通知書制作成本過高,不僅會擠占高校的科研經費開支,也與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格格不入。盲目拼顏值、拼奢華,亂“卷”錄取通知書的傾向,亟需警惕和糾偏。
在充滿希望的大學“錄取季”,通過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的創意,賦予錄取通知書以更多元、更豐富的涵義,展示大學風骨,傳承校訓理念,寄予美好祝愿,激勵追夢理想,啟迪、教化作用值得期待。陜西師范大學堅持18年,由老教授們用毛筆手書新生錄取通知書。柔韌的宣紙配以老教授們布局齊整、結字嚴謹、點畫精勁的小楷書寫,每一筆都獨一無二,蘊含著對即將踏入校門的學子們的深情祝福與殷切期盼,展示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記,既滿溢文化韻味、充滿人文內涵,更具古樸而真摯的深遠意義,簡樸又走心,很值得推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期待傳遞翰墨書香的手寫錄取通知書能更多、更豐富一些,從而在凸顯高等教育厚重文化底蘊的同時,踐行節儉樸素理念,更好精于“傳道授業解惑”,讓大學新生們從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始,就收獲精神滋養、感悟家國情懷、校正人生航向、汲取奮進力量,從而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