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未成年人無序充值網游的事件屢屢成為社會熱點話題。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完善網絡游戲中對未成年人消費管理的規范,近日,《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正式公布,首次提出了細化退費標準和建議供各方參考。(5月29日澎湃新聞)
過去一段時間內,由于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沉迷游戲、高額充值等觸網亂象在未成年群體中尤為突出。“孩子不知不覺給游戲充了十幾萬元”“家長以為是銀行卡被盜刷,結果發現是孩子給游戲充了值”……高額“氪金”現象屢屢發生,不僅影響著孩子們的金錢觀,還給其家庭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隨著網絡游戲的蓬勃發展,家長、學校與游戲開發商之間的“拉鋸戰”更是愈演愈烈,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和電子產品使用觀念、遠離“氪金”誘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自2021年“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落地后,大部分游戲運營商都積極響應號召,通過加強站內實名制、增設人臉識別登錄、提供未成年人充值退費通道等系列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成年人“氪金”的可能。然而,在進行“退費”操作時,卻存在諸多問題——有的公司推卸責任,讓家長難以挽回損失;有的公司出于維護企業形象的考慮,對未成年人網游退款大開“綠燈”,卻也給不少人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與此同時,過于“絲滑”的退款流程,也讓很多家長忽視了自身作為監護人的相關義務。
正如一項調查顯示,父母在青少年的網絡印象管理、網絡價值和認知行為方面的影響力明顯不足。拆解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鏈條,拋開游戲方管理失察之責,家長也有一定責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疏于對個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碼管理,讓孩子有機會借用成人身份繞過實名制設置進行付款。可見,推出規范參考、明晰各方責任,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回應現實需要,《征求意見稿》的公布,彌補了相關問題的管理空白。通過細化梳理,解答未成年人網游充值是否退費、退多少、各方又應該承擔多少責任等爭議問題,并給出了處置參考。明確的責任歸屬,有效維護了各方權益的保障;標準的處理參考,為后續的退款糾紛提供了可考的依據遵循;按錯擔責的解決思路,既體現了問題處置的公平性,也進一步強調了家庭教育在防沉迷協作中的重要責任。
必須意識到,防止未成年人“氪金”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學校、平臺、家庭共同發力、協同進行。《征求意見稿》的提出只是第一步,如何將其落到實處、發揮長效作用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此,既需要向科技借力,通過數據支持,為各方的權責劃分提供完備的證據鏈;又需要各位家長增強家庭教育意識,做好孩子上網的“把關人”,助力未成年人科學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