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是新時期廣東省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導向。當前,深入理解制造業當家對于廣東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圍繞這個問題,談幾點認識。
為何當前要強調“制造業當家”?
首先,與農業和服務業相比,制造業具有四個特點?一是制造業上下游鏈條較長,因而能有效地促進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增長。二是制造業能通過邊干邊學促進知識生產,這些知識又能傳播到其他行業,諸如農業和服務業,從而推動整個經濟的增長。三是工業生產的本質是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帶來規模化,規模化導致單位生產成本降低,致使生產效率提高。四是工業制品是可大量運輸的商品。隨著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那些善于生產可運輸、可貿易商品的地區和國家與只生產當地消費品的地區和國家相比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歷史表明,制造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往往也是其經濟增長最迅速的時期。
其次,現階段的廣東是制造大省。從制造業規模看,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規模約占全國八分之一。但近年來,廣東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逐年下降,從2010年高位38.4%下降到2021年的26.9%。從反映制造強省的效率和動能指標來看,2020年,我省規上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為23.9萬元/人,不到2019年美國的四分之一、也不及日本和德國的五分之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9.9%,占比尚未達到一半以上。2021年,廣東工業增加值率約為26.5%,雖低于發達經濟體35%以上的平均水平,但也意味著我省提升制造業的潛力仍很大。
最后,制造業能否運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技術成果是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30多年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趕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技術賦能制造業這樣的發展機遇,致使其產能過剩,收益率下降,于是,不得不尋找低成本地區生產,以求生存與發展。當前新一輪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向著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度擴展,制造業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戰場。對制造業來說,新一輪科技革命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就能迎難而上,走出收益率偏低的境地。抓不住這個機遇,制造業就會陷入衰落困境。全球工業發展史表明,一些后發國家崛起并跨入發達國家行列都是抓住了新的工業革命而乘勢而上的,而不是靠模仿發達國家的老路實現的。例如,美國超越英國靠的不是蒸汽機,而是鋼鐵、汽車、建筑工業,日本和德國后來居上靠的也不是美國曾經領先的行業,而是精密儀器、化學工業與電器電子產品等。
什么樣的制造業才能“當家”?
這里所說的制造業當家并不意味著只要是制造業就能當家,而是新技術賦能的制造業才能當家。近年來,面對國內需求結構新變化和國際市場競爭新趨勢,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出現了收益率偏低現象,這恰恰說明了“舊”技術支撐的制造業發展方式對新形勢的不適應性。所謂“沒有過時的產業,只有過時的技術”的說法印證了這一點。所以,當家的制造業必然是以新技術賦能的制造業。與傳統制造業相比,這就是新制造業。
當前,這個“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新產品與新生產工藝流程構成的新產業,如電子信息、數字技術、低碳制造、清潔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這是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而生長出來的,也是未來全球工業競爭的制高點。比如,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數字技術作為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GPTs),應用于各個領域和各類場景。就像之前的電力和內燃機。這種通用技術中威力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工智能。這有兩個核心技術,傳感器與智慧分析系統。傳感的技術將數據實時感知出來,用模型和大數據實時加以分析,這不僅重構制造業生產方式、價值流程,提高制造業研發與生產效率,也形成一批以軟件和數字傳輸、集成分析為主的新興戰略性產業。
二是當產品種類不變時,要以新材料和新工藝流程等形成的新生產方式。如技術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機器人廣泛應用等。當前,我國加快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通過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生產方式。比如,大力推進的綠色化不但要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行業能源轉化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將促使各個制造業部門、制造業產業鏈的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普遍采用更加綠色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和發展方式,因而世界各國對制造業的原材料、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環境標準。通過這種新生產方式,以促進制造業生產環節之間的有效協調與互動,提升制造業企業生產運營效率,降低單位能源消耗,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行業之間、業務之間和技術專業之間不斷發生的新融合。比如說,隨著數字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許多競爭性制造業企業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核心轉變,這種轉變使產品集成化、定制化日益成為制造業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如果說,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是傳統工業化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徑,那么,小批量、多品種和非標準定制就是制造業新生產模式的主要特征。再比如,傳統制造業企業往往只負責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諸如大件電子產品、家具等搬運、安裝和維護等服務往往是由客戶自己負責的。而新制造業不僅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設計、生產,還要為客戶解決一系列售后服務等問題。數字技術應用使企業在具備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同時,也能向特定客戶精確提供高度定制化產品與服務,從而獲得更多訂單和提高效益。服務化已成為制造業企業價值創造的新動力源。此外,數字技術與綠色化的有機結合推動了制造業部門、制造業產業鏈的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普遍采用更加綠色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和發展方式,從而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行業能源轉化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數字技術與生物醫藥的有機結合也極大拓展了針對人類身體健康的更精準診斷、治療與康復等新領域和新產品。因此,在科技進步加快迭代的今天,深入理解這個“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
制造業如何才能更好“當家”?
制造業當家就是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當前,針對我省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存在的“不敢改、不會改和不想改”等問題,要多措并舉,有效實策。一是鼓勵中小企業入“群”入“鏈”。一方面發揮產業園區的聚集作用,通過園區公共性互聯網平臺建設,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成本,提高數字化改造中的有效專業服務。另一方面發揮鏈主企業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中的主導作用,通過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帶動鏈上的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二是引導專業綜合服務商拓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每個企業因產品特性、生產流程與運營模式等差異而各不相同,即使相同的產業中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都是不同的,這需要專業綜合服務商根據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數字化改造方案并跟蹤服務,這會導致較高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成本。地方政府可在這個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引導專業綜合服務商可持續地擴展本地企業數字化改造的市場。三是總結我省不同類型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成功做法,為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提供參考。
其次,加快培育新產業成長。新產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全球工業化歷史表明,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以新產業作為拉動增長的主導力量,后來居上者也沒有一個是靠模仿前人的技術實現趕超的,換句話說,沒有一個經歷了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或地區是靠“舊”技術致富的,也沒有一個工業發達國家是靠利用“舊”技術致富的,都是抓住了“新”技術走上致富之路的。2022年,我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了29.5%,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的十五個百分點左右。在新征程中要再造一個新廣東,需要進一步加快新產業的培育與成長。一是多種方式培育高科技企業的孵化,諸如園區孵化、大企業孵化、創投公司孵化等,促進科技項目與風險投資基金等有效結合,促使孵化項目加快成為科技型初創企業、高技術初創企業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二是突出以企業為牽引的產學研合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動力與定向創新導向,促進上市公司與獨角獸企業發展,并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三是加速提升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的比重,以政府創新扶持基金引導與撬動社會天使基金、風險投資等創新投資基金發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促進科技-產業-金融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加快營造有利于創新與競爭的市場環境。新產業是在創新與競爭中發展起來的。如果只有創新,而缺乏競爭,就容易形成壟斷,損害可持續創新。如果只有競爭而缺少創新,又容易出現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最后導致整個產業萎縮。為此,一是加強對特定產業的創新性扶持,通過有為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解決市場對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二是推進市場化并購,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具有專業化、規模化和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集中,加快資源整合和鏈主企業成長。三是打破行政性壟斷,預防和制止市場壟斷。在新時期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中,進一步突出創新與競爭的良性互動。(作者王珺系廣東省政府參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