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黃金更珍貴。
“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提振信心十分重要。”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握大局大勢,堅定信心決心,以科學務實、奮發有為的目標任務引領高質量發展,對于廣東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迎難而上,全力推動廣東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助力廣東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義。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體現的是黨中央善于把握大局、駕馭全局的戰略定力,凸顯的是中國人民不懼一切困難挑戰的戰略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新的一年開好局起好步,必須堅定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強大信心。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知難而進、敢于斗爭,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疫情發生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同時也要看到,我們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有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有勤勞智慧的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家等人力優勢。面向未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人間正道在我們腳下,新的戰略機遇與發展主動權在我們手中。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只要我們頂住壓力、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就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廣東扛住了多重挑戰。2022年1—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工業投資增長12.3%,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8%;貨物進出口總額7.56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6.5%……我們在持續承壓中砥礪前行,展現出了廣東經濟的強大韌性、潛力和后勁。歲末年初,廣東全省上下爭分奪秒推動經濟發展,多地市政府部門紛紛“組團出海”,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吸引數百家世界知名企業積極參與,第二十屆廣州車展“跨年重啟”……一系列“組合拳”按下拼經濟的“快進鍵”,彰顯出廣東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面貌。邁上新征程,我們有良好態勢,有獨特優勢,有強大精神力量,讓我們更加堅定、更加清醒、更加信心百倍。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全省經濟工作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各地各部門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聚焦四方面重點發力:以搶抓機遇的魄力與成效提振信心,抓住國內國際有利形勢,充分發揮廣東優勢,在應對挑戰、攻堅克難中抓住機遇、塑造機遇;以全面深化改革提振信心,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進“集成式”改革,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釋放發展動能;以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振信心,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優化發展環境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讓各類企業和廣大企業家信心滿滿植根廣東、投資廣東;以穩定的預期提振信心,穩定政策支持,穩定社會大局,穩步提升質量效益,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勇毅前行,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方向,錨定各項目標任務,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做好經濟工作,以實際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廣東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