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深圳痛經假經確診可休1到2天”沖上熱搜第一。據報道,針對政協委員程宗玉《關于保障女職工享有生理假期的提案》,廣東省深圳市人社局官網明確答復:患有重度痛經及月經過多的女職工,經醫療或婦幼保健機構確診后,月經期間可適當給予1至2天的休假。
在相關的新聞跟帖中,網友紛紛表示“太需要、太暖心”,呼吁更多地方跟進推廣。也有人“內涵”提醒,“痛經假”不該為一城一地獨享,而應由全國女職工共享。網友的提醒,精準擊中“痛經假”之痛。那就是,政策釋放善意由來已久,可落地執行掣肘重重。
早在近30年前,公共政策設計者已經想到,應為全國女職工生理期提供“休息一下”的法律保障。1993年,由原衛生部、全國總工會等5部門聯合頒布的《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就指出,患有重度痛經及月經過多的女職工,經醫療或婦幼保健機構確診后,月經期間可適當給予1至2天的休假。
深圳“舊假”重提,為何能沖上熱搜第一?另據統計,北京、上海、陜西、山西、安徽等10余省市,均在地方性規定中明確了女性勞動者的這一權益。可每逢地方“官宣”痛經假,總能收獲一波熱搜。“痛經假”之所以在全社會知曉度不高,“老規定”總成新話題,還要歸結于執行瓶頸。
應該看到,“痛經假”并非雞肋。對女性而言,痛經影響因人而異。輕者,身體無力、小腹脹痛、困倦疲乏;重者,頭暈頭痛、嘔吐腹瀉,正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影響。讓女性職工在“每個月那幾天”得到慰藉和幫助,正視被長期忽視的女性需求,營造關愛女性的職場氛圍,很有必要。
女性遭遇生理期疼痛,卻不愿尋求“痛經假”的幫助。政策遭遇現實梗阻,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請假制度繁瑣。據此前報道,有醫院表示,痛經假條只能在痛經當天開具,還要生理期做婦科檢查。有位女職工去醫院開證明被拒,醫生給出的理由竟是“除非疼到坐輪椅,否則開不了。”
其次,職場歧視的擔憂。一些女職工有假不敢休,畏懼同事異樣的目光,擔心領導覺得“矯情”,留下“麻煩、拖后腿”的職場印象。由此來看,優化痛經假的確診流程,才能破除請假難的窘境。
此外,女職工的擔心也源自企業的顧慮。想要落實“她”假期,關鍵主體是用人單位。僅有“政策請客,企業埋單”,任何假期都難以得到貫徹和執行。設想一下,如果企業也能享受“真金白銀”的福利,享受稅收減免等獎勵,他們才有實力、有底氣為員工兜底,樂于積極參與,提高兌現休假的積極性。
政策的生命在于執行,福利的落地在于保障。紙面上的假期再美好,只有讓該休的人“敢休、能休”才有意義。對各地而言,不妨以“痛經假”為例,舉一反三找準“她”假期的痛點,加大公共支出兜底力度,理順假期用人成本分攤機制,讓“紙面假期”變成實實在在的權益。
“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近年來,熱議“痛經假”也好,延長“育兒假”也罷,平衡女性生理特點的政策紅利,總會引發“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憂慮。保護女性權益話題屢被關注,正是女性現實遭遇的反映。顯然,保護女性權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重視而非漠視,沖破現實桎梏,觸及痛點難點,才能將守護“她”進行到底。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