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國內市場,龐大而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足夠的政策空間,特別是我們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百年奮斗的智慧經驗。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全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有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對于全黨上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明了明年經濟工作基本要求、政策方向、重點工作,闡述新階段多重目標約束下做好經濟工作的思想方法,對做好明年、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具有極強指導意義,中國經濟定能沿著高質量發展航向破浪前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我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楊偉民表示,面對復雜環境和多重壓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在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領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同時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對會議作出的這一重大判斷,楊偉民具體分析指出,今年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一是三大產業均衡恢復。2020年經濟恢復主要靠工業帶動,今年恢復的平衡性有所增強,我國制造業比重連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轉,第一產業增長加快,糧食再獲豐收。二是內需穩步恢復,外需增長較快。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大幅度提升,進出口貢獻率較高。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出口對穩定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凸顯,說明我國制造能力、產業配套能力、市場競爭能力都十分強大,也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堅持發展實體經濟的方向是十分正確的,也是我國經濟最大韌性所在。三是物價、就業、收入穩定,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控制在3%以內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目標,調查失業率繼續保持在5.5%左右的預期目標之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恢復還不平衡,外需明顯好于內需,上游產業明顯好于下游,大中企業明顯好于小微企業,工業明顯好于服務業。”他提醒說,今年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只有4.9%,兩年平均是4.9%,三季度當季比二季度回落了3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回落0.6個百分點。這既是長期結構性矛盾的短期反映,也是短期疫情散發和部分領域監管加力的結果。
“當然,今年經濟仍處于疫情沖擊中,也處于疫情沖擊修復期,出現不均衡現象是必然的,不必過于擔心。”他說。
楊偉民強調,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國內市場,龐大而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足夠的政策空間,特別是我們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百年奮斗的智慧經驗。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全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把穩增長放在明年經濟工作第一位
“穩”字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突出的關鍵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2022年的經濟工作,我們要把穩增長放在第一位。” 楊偉民認為,明年要召開黨的二十大,必須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他強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字當頭,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就是為了穩增長。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監管部門要處理好監管與增長的關系。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政策框架和重要舉措,提出了七大政策組合。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七大政策組合理念科學、靶向精準、路徑明確,相互聯系、互為一體。我們可以從五個關鍵詞來把握。”楊偉民說,一是全面,政策涉及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區域、社會等各領域;二是增長,各項政策都圍繞增長展開;三是活力,企業是發展的主體,必須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四是暢通,暢通國民經濟的供給、需求、分配的大循環及其內部的良性循環;五是聯動,各項政策要相向而行,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正確地認識和把握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有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楊偉民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對于全黨上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他進一步暢談了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些體會。一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過去我們做得不是很夠,是因為當時處于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現在我們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就必須要推進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同時,推進共同富裕的相關措施,本身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居民消費型經濟增長、保持經濟穩定的需要。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是,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發展第一,分配第二,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要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區分好“實現”與“推進”。
二是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包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國有資本、民間資本或社會資本。資本的行為規律是逐利的,要承認資本的這種屬性,既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又要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三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初級產品包括農產品和能源、礦產資源等,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今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供給紊亂和短缺的問題,也提醒我們這是一個事關全局的戰略性問題。因此,必須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在生產領域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消費領域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綜合使用節約、挖掘國內資源潛力、技術進步、廢棄物再利用等手段來提高初級產品的保障能力。
四是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風險是中央之前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要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干部隊伍建設。化解風險要有充足資源,研究制定化解風險的政策,要廣泛配合,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五是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在今年中央財經委會議部署的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從認識、方針、技術、路徑、考核、安全等方面,對碳達峰碳中和進行了全面闡述。特別是提出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要把握好三點,第一,統籌增長與減碳。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如果碳排放總量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長速度也下降,碳強度目標是難以完成的。碳達峰碳中和不是能源消費達峰,更不是電力消費達峰,未來新基建、高技術、數字化均會增加電力消費需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化及其大城市化、南方地區取暖等特殊國情也會顯著增加電力消費,能耗總量控制目標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支撐未來的潛在增長率。第二,先立后破。要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減的前提是“增”,即增加新能源,而增加新能源的前提是增加調節性電源的裝機總量和電量。未來一個時期,煤電仍然是我國的主力調節型電源電量,不能談煤色變、談煤電色變,不能一刀切地停貸斷貸。第三,要區分高耗能產業用的能源是什么能源。我國經濟韌性就在于產業門類齊全和產業鏈相對完整,即使在碳中和時代也會存在高耗能產業,關鍵在于,要區分高耗能的能源是什么能源,要限制高耗高碳能源的產業,支持高耗低碳能源的產業,加快促進高耗高碳能源產業轉變為高耗低碳能源產業。(記者 莊宇輝 李萍 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