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稻菽飄香。從南到北,田野里一片豐收的美景。今天,我們迎來以“慶豐收、感黨恩”為主題的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3年來,豐收節逐漸成風化俗、深入人心,成為億萬農民自己的節日、中華農耕文明的符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窗口。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難安。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農業穩定,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糧食供給總體充裕,糧食年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快速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豐收的畫卷讓人喜悅,豐收的碩果來之不易。我們慶豐收,感黨恩,不僅是要感謝黨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今日的輝煌,更要激揚奮進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畫卷,讓豐收的田野托起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慶豐收,還要感恩中國農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廣大中國農民辛苦勞作,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創造了一個奇跡。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59.3億斤,增長2.1%,喜獲“十八連豐”。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慶豐收,要謀劃好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是關鍵所在。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無土栽培、良苗優種等現代農業科技的運用,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優質的農產品不僅可以更好滿足城鄉居民的需求,也可提高農業附加值。鄉村振興要注重文旅融合,充分挖掘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提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既滿足城里人的田園夢,又能夠成為鄉村經濟的增長點。廣州繁華熱鬧的珠江新城打造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現代農業為主題的沉浸科普式商業綜合體“花城農園”,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里的都市農園廣受市民歡迎,鄉村特色民宿成旅游熱門打卡點,都說明了農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有可為。
豐收的田野也是希望的田野。讓我們從豐收節里汲取前行力量,闊步邁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明天。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