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在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要正視現實的監管難題,積極探尋解決之道,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這樣才能為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不斷創造良好環境。
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高水平國際一流展會,服貿會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平臺之一。本屆服貿會以“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為主題,凸顯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實背景,順應了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深度融合的時代趨勢。
當前,服務業的分工日益細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促使服務業的發展更加多樣。針對服務消費需求的服務創新不斷涌現,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新服務業態和新服務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創新創造在服務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愈發重要。可以說,數字經濟正為服務貿易注入新的活力。
無論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生活性服務業,在科技的滲透性作用下,不少服務產品由不可貿易產品轉化為可貿易產品。這不僅助推服務貿易發展,刺激生產、方便生活、促進就業,也有利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不過,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肯定數字技術對服務貿易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數字技術應用對服務貿易監管形成的挑戰。其一是潛藏消費者信息安全隱患。服務業點多面廣,市場分工精細。一些中小微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較弱,它們往往重市場應用,輕安全防護,導致消費者信息安全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憂。
其二是面臨大數據應用監管挑戰。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消費者的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都會形成龐大的信息堆積,并在算法作用下形成可應用的數據庫。數據應用在激發商業模式創新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煩惱。比如“大數據殺熟”、操控網絡輿論、泄露個人隱私等,嚴重侵害用戶利益。未來,還要進行綜合治理,有效監管數據應用,使數據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從而不斷打造數字服務產業新優勢。
其三是監管合力的形成存在難度。數字經濟背景下,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雜、環節多、鏈條長,給服務業開放后的監管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把有針對性的監管舉措落實到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針對一些敏感領域,應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協作,建立不同層級政府和不同領域職能部門縱橫聯動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確保一旦發現重大風險,能立刻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
當前,數字經濟正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本屆服貿會首次設置數字服務專區,也是為了讓消費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國內外企業提供的各類創新服務產品和最新技術,特別是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服務。未來,以數字貿易引領貿易創新發展,將是我國優化貿易結構、提升貿易效益、增強貿易實力,進而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要正視現實的監管難題,積極探尋解決之道,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這樣才能為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不斷創造良好環境。(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以制度性開放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活力
順應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期待更多"數字化"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