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白馬股出現下跌,與此前一輪強勢上漲行情后的調整有關,也與行業所代表的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方向相關。客觀看待部分白馬股下跌,既要看到我國股市正在經歷可喜的結構調整,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又要深刻認識到新舊白馬股變化背后的邏輯。
有些白馬股(即長期績優、回報率高并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股票)今年不香了。萬得資訊統計顯示,1月1日至7月15日,在A股市場98只白馬股中,累計下跌的有56只,占比超過57%,其中,跌幅超過20%的不乏行業龍頭股。相比之下,最近15個交易日內(截至7月15日)卻有一些白馬股的股價創歷史新高,分布在電子、新能源、汽車等行業。
一些白馬股出現下跌,為何仍有白馬股卻創出歷史新高?市值和估值的變化能說明一些問題。2020年,白馬股開啟一輪強勢上漲行情,98只白馬股在2020年1月1日至7月15日平均漲幅達37.51%,彼時的平均市盈率高達51.39倍,同期滬深3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為82.35倍,遠高于創業板指、中證10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漲得多了,估值過高,即便有些白馬股的2021年中期業績預告很不錯,投資者也可能選擇獲利了結或轉投估值較低的中小盤股,這是今年白馬股出現明顯回調的重要誘因。
若以行業視角看部分白馬股下跌,則遠沒有那么不堪。縱向對比2016年7月15日至2021年7月15日A股30個行業(中信一級行業分類)的市值變化,房地產、建筑、石油石化、煤炭、紡織服裝等5個行業在5年里市值明顯縮水,同期的新能源、汽車、家電、醫藥、食品飲料等22個行業市值大幅增加,電力公共行業、鋼鐵、商貿零售等3個行業市值幾乎沒有變化。近5年來,曾位列A股總市值前100名的房地產、建筑、石油石化等行業的白馬股一路緩慢下探、風光不再,煤炭、汽車、電力、銀行、鋼鐵這“五朵金花”,正加速被芯片、醫美、光伏、新能源、新消費等“五大賽道”取代。
資金流向則從另一個視角折射出傳統白馬股下探、新白馬股票逆勢上揚的變化。目前,資產管理規模逾20萬億元的公募基金持倉占比前三位的行業是計算機、基礎化工、電子元器件業,占比居后的三個行業是餐飲旅游、房地產和商貿零售業。今年以來,工業、材料、信息技術等行業成為境外流入資金的青睞對象,而房地產、日常消費、商貿零售等行業始終處于資金凈流出狀態。
資本市場是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前沿陣地,股票價格引導資源配置方向。隨著更多傳統行業的白馬股市值回落、新白馬股后來居上,A股市場行業輪替規律正加速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有些傳統白馬股雖然一時體量較大,但并不代表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的方向,投資時聚焦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板塊才是正解。
客觀看待部分白馬股下跌,既要看到我國股市正在經歷可喜的結構調整,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一批企業正迸發活力,又要深刻認識到新舊白馬股變化背后的邏輯。這些變化正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扎實成果,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解。(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