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不少城市房地產市場近期逐步回暖。一方面,多家長租公寓入住率超過90%,租賃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另一方面,部分銀行房貸審核不嚴格,資金違規進入樓市,炒房客仍在蠢蠢欲動。
炒房客的“春天”難道又要來了嗎?
實際上,不少城市已經對炒房客發出明確的“閉門謝客”信號。
首先,各地加碼堵截經營貸炒房。今年以來,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全面排查轄區內銀行機構,防止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不少地方近期已經發布排查結果。從中不難看出,各地對于相關問題并沒有回避,對于斬斷經營貸炒房的決心沒有改變,并已責令相關銀行立即整改,限期收回違規貸款,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
其次,精準打擊學區房炒作行為。學區房歷來是樓市炒作的重點,目前一些城市學區房熱度又有攀升,炒房客伺機而動。對此,不少城市予以堅決打擊。比如,北京通過推行多校劃片,逐漸淡化學區概念;上海推動14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簽署承諾書,規范房源掛牌和信息發布。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政策精準有力度,學區房炒作就會“涼涼”。
再次,對制造樓市恐慌情緒者零容忍。房住不炒,豈容自媒體和中介亂炒。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自媒體賬號和中介機構渲染個別成交案例,臆測樓市調控政策,加重了購房者的恐慌心理。令人欣慰的是,這些賬號和機構相繼被相關部門約談,不實信息已經被清理刪除,相關部門下一步還會加強相關信息發布審核,不允許誘導助推炒作房價行為。只要穩住了預期,穩住樓市還會遠嗎?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房住不炒”還是“因城施策”,政策的出發點都不是打壓房地產市場,而是要抑制炒房行為,意在解決房價過快上漲帶來的社會問題和風險。
當然,不同的購房者,需求自然不盡相同。對于剛需群體而言,買房就是為了居住;而對于炒房客來講,買房則是為投資增值,最后的結果就是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只有不斷弱化樓市的投資屬性,才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從長遠看,租購同權或將成為抑制炒房客的有效手段。“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實際上,只要是以居住為目的,租房就應該享有與購房同樣的社會服務權利,這不僅能彰顯社會公平正義,也有利于建立住房市場長效機制。這樣一來,通過炒房牟取暴利自然就會不可持續。當然,從目前看,租購同權要想真正落地,還有不少實際困難,尤其是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不同城市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多部門群策群力共同謀劃,久久為功持續推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