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堪稱“超級網紅”,短短十多天10余次上熱搜,傳播量逾50億次,乃至引發“丁真之爭”“搶人大戰” “網民口水戰”,我謂之“丁真現象”。雖說諸“戰”各得其所無有輸家 ,但對于現下網紅如雨后春筍,小丁卻一紅獨火的“丁真現象”,更應理性反應引發各方冷思考。畢竟,再紅的網紅也有褪色之時,再熱的熱度也有冷卻之日,唯有理性反思能沉淀啟迪意義和認知價值,進而讓理性之光引導和照亮來路。
你興許沒聽說過丁真大名,但近期只要關注社交媒體,肯定不期而遇過那張雖皮膚黝黑卻難得天然純凈的笑臉。需要提醒和不該被圍觀看客遺忘的是,丁真一夜爆紅,只是因為攝影師一次意外拍攝,笑臉被傳至社交平臺一紅走天下。哲人開示,美不過是一層皮,古今中外,對任何傾國傾城的“紅顏”而言,顏值既做不到長期支撐網紅熱度,更不可能讓網民不產生審美疲勞。更何況,丁真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羽翼未豐的純真青年,未來學習歷練成長成材之路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不宜受外界過度過多干擾裹挾,從而影響個體獨立思考和健康成長。可貴的是,丁真并未在紅運當頭中迷向“認不清東南西北”,他在答媒體“未來有何打算”問時清醒地表示:“首先要學習,做好每一件事情,還繼續想要騎馬拿冠軍。”
丁真走紅確實給家鄉甘孜理塘帶來旅游宣傳“附加值”紅利。數據顯示,理塘熱度從11月20日起大漲,至11月末周搜索量猛增620%,比國慶翻4倍,甘孜旅游熱度也順水推舟水漲船高。應當正視的是,當地旅游熱度飆升,固然歸功于丁真網紅助力“得來全不費功夫”,但更與此地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以及優惠“紅利”有關。除了理塘原生態自然風光養眼拿魂,還得益于恰逢甘孜州70周年慶67個A級景區門票全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甘孜被譽為“藍色星球上的最后一塊凈土”,丁真乃藏文化基因滋養下的“這一個”。換言之,“丁真現象”既未僭越“偶然之中有必然”社會發展規律,也未超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事物變化定律。試想,設若將攝影師意外拍攝換成家鄉理塘之外的其他場景,到底還會不會有“丁真現象”橫空出世,恐怕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相形于“丁真之爭”“網民口水戰”更多個性化表達和娛樂化宣泄,“搶人大戰”可謂“丁真現象”引發公共領域共振的最大奇觀,“全國各地都在邀請丁真”微博話題閱讀量逾數億次。不客氣地說,有別于當下各地著眼科技創新,爭搶高端科技人才的彼“搶人大戰”,此“搶人大戰”不過是爭搶網紅“形象大使”罷了,搶人者意在借助其吆喝做大做響當地旅游推介,進而招徠更多客源臻達“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境界。
問題在于,一方面,自然天生的“丁真現象”不可復制,當被媒體問及被很多人邀請問題時,丁真坦言:“因為時間的原因,此外有點氣候不適應(所以不能馬上都去)。”另一方面,再花里胡哨的旅游營銷推廣,畢竟屬于“產品廣告”“產品包裝”等形式范疇,內容為王,品質至上,地方文旅產業欲長期吸引并留住游客,最終還得靠“產品質量”“服務體驗”等貨真價實的過硬內容和品質。有人洞若觀火指出,國內產品營銷發展階段,已由過去“一流質量,二流包裝,三流廣告”,變異為“一流廣告,二流包裝,三流質量”,看來是言不謬。“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各地與其迷信“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不如煉成“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品質底氣,涵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服務自信;與其處心積慮在邀請丁真上絞盡腦汁,不如在發掘本土丁真和深耕地方旅游特色上下足功夫。
丁真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恐怕連他自己都想不到。然而,“流量”“點擊率”“網紅”這些“老什子”稍縱即逝,退潮之后是沙灘。老實說,“丁真現象”充其量只是一個“詩與遠方”的偶然邂逅,并非可以人人拿來復制的普適范本。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發膚”和“詩與遠方”,每個人都有自己抵達“詩與遠方”的不同方式;殊途同歸的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眾生抵達“詩與遠方”理想彼岸,憑借的是腳踏實地踏石留印的艱苦跋涉,而不是守株待兔覬覦時來運轉的偶然邂逅,人皆如此,丁真亦然。無論如何,我們從“丁真現象”中除了賞心悅目,大可以得到認知升華和思路啟迪,而不應當是煞有介事的勵志說教和牽強附會的成功學案例。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