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觀全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那么,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20日,重慶解放碑步行街上人潮涌動。(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武曉娟/攝)
釋放內需潛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走高,2019年達到89%,其中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主攻方向。
擴大內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擁有14億人口,其中有9億勞動力,4億多人屬于中等收入群體,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1億多市場主體,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內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在這一過程中,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重點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2020年9月24日,西寧市民中心,這里共設置服務窗口430個,受理各類行政審批、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等事項400余項,使群眾辦事由“多門”變為“一門”。(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年巍/攝)
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總結,標注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
讓市場更加有效,是提升經濟運行質量、效率與動力的必需。與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夠健全、市場競爭還不夠充分、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要素市場發育還相對滯后,影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成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短板。補足短板、建立完善“有效市場”,必須尊重經濟運行規律,著力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
更有效的市場,需要一個與之匹配的更有為的政府。一方面,激發市場活力,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能伸得過遠、管得過多;另一方面,保證市場有序規范健康運行,政府不能當“甩手掌柜”,要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把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既是內在要求,也是主要措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會使14億中國人民的活力被充分激發出來,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邁向共同富裕。這種推動現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的。
2020年9月20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這里是中歐班列(重慶)和“陸海新通道”的起點。(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武曉娟/攝)
開拓發展空間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我們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了遵循。
開放帶來機遇,競爭促進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中國需要通過擴大開放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也更為迫切,中國需要通過擴大開放引進先進要素,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展望“十四五”,我們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邁上新臺階,進一步降低關稅,積極擴大進口,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另一方面,要推動標準、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跨入新階段,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意味著我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進而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戰略定力,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定能進一步創造新優勢、開拓新空間、添加新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武曉娟)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數字轉型,推動中國制造升級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