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高德勝、丁泓茗
在剛剛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諸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等穩民生促發展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復雜,我國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我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這份政府工作報告無疑是為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注入了一針“強心針”、“鎮靜劑”。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預期發展目標作出了適當的調整,也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而是將穩定民生就業,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放在了優先的位置。
當前海外疫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截至5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522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3.5萬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下,世界多國的經濟發展都出現了停滯甚至是倒退的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2020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1月份的3.3%下調6.3個百分點至-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面對疫情蔓延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雙重不確定性,不設具體目標恰恰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之舉。不用具體數字目標束縛我國經濟發展的步調,即意味著我國能夠以更加靈活的方式來應對未知的不確定性,體現著我國政府部門對于駕馭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確一點,沒有提出具體的全年經濟增速目標,并不意味著我國今年的經濟發展沒有目標,更不意味著我國在嚴峻的形勢下失去了經濟發展的信心。
就宏觀調控的目標而言,“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其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經濟發展的目標,可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指揮棒”、“定盤星”的重要作用。我國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要能實現城鄉居民的充分就業,保障中小微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穩定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我國的經濟發展就不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而且只要內外部經濟環境向好,我國經濟就能迅速解放發展潛力,形成良好的供需循環,實現預期的經濟發展目標。
疫情雖然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沖擊,但是這種沖擊是短暫的也是可控的。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勢頭沒有變,支撐我國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本盤也沒有變。進入四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復工復產復市進程扎實推進,企業生產需求逐步好轉,民眾消費潛力逐漸釋放,基礎產業支撐有力,市場預期總體穩定,新動能逆勢增長,經濟活躍度提升,我國經濟呈現出了穩中有進的改善發展勢頭。因此,即使我們今年沒有設置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只要守住“六保”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將“六保”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我們就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啟邁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短期的經濟指標只能代表一個國家在某一具體時期的發展態勢,但真正決定一個國家長期發展方向的是這個國家所奉行的制度體系、價值觀念和發展道路。從這樣的視角來看,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理念,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視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會不惜付出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的代價,使疫情在短短數月內得到有效控制,才會愿意下繡花功、敢于啃硬骨頭地去解決部分人民群眾的貧困問題,才會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民生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問題之一反復強調。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帶領人民實現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十四億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揮出的蓬勃力量就是中國經濟能夠長期向好發展的動力源、助推器。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仍會面臨許多的風險和挑戰,但我們有獨特的政治制度優勢、雄厚的經濟基礎、巨大的市場潛力、億萬勤勞智慧的人民。只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好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鄧浩)